江苏在全省推广“不见面开标”,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开标会怎样从现场搬到网上?9月19日,交汇点记者走进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探究竟。
9时多,一间30多平方米的开标室内,一名招标人、一名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两名公证员端坐电脑前,为该市南部新城的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做开标准备,通过语音及文字提示投标人签到。9时30分,投标截止时间到,招标人作为开标会的主持人,准时宣布“开标”。
这个项目吸引到433家企业投标。系统公布投标企业名单后,开始抽取开评标相应方法和参数。与此同时,位于四面八方的投标企业在各自电脑上,插入识别身份的“CA锁”,解密招标文件。
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开标实行“不见面”之前,投标人都要赶到交易中心,现场解密。像这种数百家企业参与投标的项目,需要两三个两百多平方米的大型开标室、10名以上工作人员。投标企业依次解密,至少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投标人可以远程解密、观看开标直播。
不仅投标人能同步了解开标情况,“不见面开标”大厅还向社会开放,方便公众监督。在开标室外,交汇点记者打开电脑,以“游客”身份登录“不见面开标”大厅,果然看到开标现场。电脑屏幕上,解密“进度条”不断延展,“倒计时”提示着截止时间。切换到互动页面,记者看到,主持人回答了一家投标企业提出的问题,还多次提醒投标企业抓紧时间解密。
10:00,解密截止,系统显示开标结果。投标单位名称、投标总价、项目经理名字、质量承诺等信息,都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主持人请投标人仔细查看开标结果,如有异议,可点击对话框的“质疑”按钮,如无异议,开标将在5分钟后结束。
5分钟后,南京公证处驻场公证人员宣读公证词。至此,一场原本要持续四五个小时的开标会,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参与投标的企业可以继续查看开标结果、评价主持人,而开标数据则迅速导入评标系统,方便后续评标活动及时进行。
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景晓燕介绍,2016年以来,中心不断探索、完善“不见面开标”。今年7月,“不见面开标”系统延伸到该市六合、溧水、高淳等6个分中心。
目前,该市房屋建筑及市政类工程建设项目、货物类招标项目、水利工程监理项目等3大类、6000多个项目完成“不见面开标”。从2018年的交易大数据看,平均每个项目35家单位投标,其中外地企业占30%。“不见面开标”为投标单位节约的费用,估计达到亿元。
在交易中心,南京智慧新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涛说,“不见面开标”为企业省时省钱,有效促进外地企业参与南京市场竞争,让招标人的选择面更广了。
交汇点记者了解到,除了“不见面开标”,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实现项目受理、场所预定、交易成果件传递、保证金代收代退等重点交易环节的“不见面”。
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