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报-上游记者孙琼英通讯员彭利安
“区长带货”、“云销售”、“住宅经济”和“新基础设施”……目前,在传统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新经济模式在逆境中萌生并迅速成长,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其中,一系列有利于企业的减税、减费优惠政策不断准确地传递给市场参与者,为各类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实现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减税降费为企业送去利好
上半年,重庆开展了“晒旅游产品、晒文化、创产品”系列活动,并通过全市40多个区(县)长的现场视频直播,带动了市民消费。
海尔的智能家电产品作为江北区送货上门的亮点和“江北知照”的龙头品牌,通过发放优惠券和送货上门,造福百姓,拉动消费,在疫情过后再次引发销售热潮。第二季度产值达到38.57亿元,同比增长109.35%。
很难获得如此大的增长。重庆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昭宝表示,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家电下游企业整体销售低迷,原本为3月15日大型活动准备的库存销售停滞不前。正当我担心的时候,减税和减费政策带来了好处。“经过税务部门的宣传和指导,我们申请了增值税增量退税,很快就收到了9000多万元的退税款。此举不仅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的迫切需要,也为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和开展媒体推广活动提供了保障。”
在销售理念创新的同时,技术创新并没有落后,R&D和迭代之路走得更加顺畅。褚昭宝说,“这是与减税、减费的分红分不开的。今年前7个月,税费减少了1.36亿元。最近,我们积极响应党委和政府的号召,向消费者发放了近1000万元的优惠券,以利市场,促进消费。”
21个行业门类均有税收减免优惠
上半年,重庆各类市场主体累计减免税费256.4亿元,其中21个行业类别享受减免税优惠。同时,由于市场主体对创新和R&D的不断加强,重庆有4151家企业享受R&D费用加减优惠政策,比去年同期增加1095家。这些企业已申报新增抵扣160.6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40.15亿元。
在江津区,重庆米有北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通过软件研发、APP应用支持提供“云销售”服务,并通过互联网为卖家和终端消费者提供在线平台。
今年以来,公司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截至7月底,平台上商户和产品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稳步增长。根据该公司的财务数据,截至6月底,各种帮助企业从救助中受益的政策已经为它们节省了50多万元的资本成本。另外,由于西部大开发中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中减征15%的所得税,直接税减征金额超过510万元。
该公司董事长、90后企业家王小源表示:“稳定平台公司可以稳定平台上成千上万的卖家,从而维持他们的销售渠道,确保稳定的收入。”“国家更大的减税和减费政策直接使公司受益,给我们90后企业家注入了巨大的信心,激发了所有员工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纾困惠企政策为企业撑腰
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
危机中孕育新机器,变革中开启新局面。“机器”从何而来?对此,西南政法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元聪表示:“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必须在坚持理念上进行创新。面对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企业应积极追随和积极引领新的消费模式,出现“官带货”和“指尖交易”的现象,60%的零售份额是在夜间,这蕴含着逆势而行的机会。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有必要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企业,如减税和减费、减租和减息,以实现宏观政策的及时性和微观主体的利益,支持企业和促进创新。面向消费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