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0公斤涟水县南麂张骞直接卖给南京奇石销售公司,200筐绿壳蛋送到沭阳县电商平台苏南,滨海县“祥胜滨海”牌蔬菜和草蛋分发给常州“阿姨饺子”.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都影响着当地一个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通过五方联动和南北对接,江苏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全面开展了“消费扶贫”行动。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扶贫方式。”省委常委、省政府扶贫办副主任刘文君表示,消费扶贫将低收入家庭“嵌入”到财富丰富的产业链中,控股集团对接大市场,将产品转化为商品,将劳务转化为工资,将收获转化为收入,使他们能够摆脱贫困,可持续地致富,体验劳动的乐趣,享受脱贫的乐趣。
扶贫农产品,有很多“进城”
江苏城镇发达,市场巨大,一般卖农产品没有困难。但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市场意识不强,低收入家庭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势,更难卖出“好价钱”。通过消费扶贫带动低收入农民脱贫,首先要打通产销“绿色通道”,打通城镇“消费港”。为此,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重点县的农产品给予特殊照顾。
有效连接扶贫产品和市场,去年3月江苏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引导和完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消费扶贫。今年,江苏系统开展消费扶贫行动,重点推进扶贫产品销售,在对口支援地区推广“菜篮子”和“米袋子”,与城市市场、政府机构、高校和各级企业对接。
"开展消费扶贫,(扶贫)产品识别是核心."省扶贫办扶贫开发司副司长陈锦辉介绍,江苏全面梳理对口支援地区扶贫产品,确定经济薄弱地区扶贫产品,编制二期《江苏省消费扶贫特色农产品名录》。目前,国务院扶贫办已认定江苏省扶贫产品1000多种,江苏经济特区特色农产品600多种。
购买扶贫产品时,省级主管部门和单位积极响应。每年省一级帮助后方单位的学校、医院、食堂,引进经济薄弱村的农副产品。在消费扶贫行动中,省级主管部门率先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储备消费比例。单位食堂和工会组织明确预留不低于上一年度采购总额10%的比例用于购买国家832扶贫网和江苏省政府采购平台的网上产品。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也在参考“扶贫目录”、“携手帮扶地区”、“按图采购扶贫产品”。江苏供销社系统在全省拥有320家连锁企业、4.9万个连锁网点和225个农产品市场,全面开展消费扶贫区建设活动,降低相关费用。省内贫困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的农产品销售,省级零售商店优先采购,优先受理,优先仓储,快速结算T
“沭阳在大润发、欧尚超市和部分农贸市场、高速服务区设立了扶贫专柜,累计销售额近900万元。”沭阳扶贫办副主任闫晓玲表示,他们在设立扶贫专柜的同时,也推动扶贫农产品进入机构和学校。去年,县外10多家食堂、县内40家学校食堂、20家医院食堂和30家企业食堂共采购了2100万元扶贫农产品在县内销售。
“通过联系后方单位销售遂宁扶贫产品,帮助专案组联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合作社、企业与农民。”遂宁省帮扶小组组长、遂宁县委副书记王道发表示,省科技厅、南农大、徐矿集团等很多单位对遂宁农产品“敞开大门”,对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家庭帮助很大。
“消费者扶贫在电商平台上特别火。”陈锦辉说,去年,全省65个市县在邮政平台上开展了同城农产品保鲜工程,累计销售农产品16.6万件,销售额640.7万元。今年上半年销售订单32.9万,完成全年63.3%的目标。
“电商馆是关允扶贫产品的集中展示和销售平台,共有300多种,包括苏鑫源豆丹、王书友醋、双向酱油、晏子菜等优质农副产品。”关允扶贫办副主任邱表示,2019年关允电商馆销售额突破450万元。
沭阳县双荡村不仅是“花木之乡”,而且凭借电子商务,还是“中国淘宝村”。全村发展了360多家电商,直播了120多人,带动了860多名村民从事包装、客服、快递等工作。来自173户低收入家庭的455人在村里办了卡,稳步脱贫。“2016年,我和老婆回家开淘宝店,在网上卖盆景和绿植。现在每年能赚几十万。这两年我们家里盖了两栋楼,买了一辆车,在县城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商业建筑。”建立了卡的低收入家庭Hula说。
草裙舞脱贫致富,不仅得益于村里的花木产业,也得益于沭阳组织的电商培训。为了通过电子商务促进扶贫,我们将重点帮助许多县培养电子商务人才。9月8日,涟水县省委支持团队会同县扶贫办、团委,举办了涟水县精英人才培训班,重点是涟水扶贫产品的网上销售。
产品变成商品,收成变成收入
消费扶贫不仅为重点贫困县和低收入家庭开辟了扶贫渠道,还丰富了城市的“菜篮子”,为服务窗口增添了“色彩”,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标志性的农产品。
“这种米虾当有机米帮我弄两袋,然后给我两盒白首乌粉和一盒海鸭蛋……”前不久,来自青岛的冯女士在滨海港高铁站的扶贫产品专营店中挑选了特色产品。加盟店位于服务区最显眼的位置,包括沿海特色农产品,包括4种国家标志性农产品。滨海县消费者扶贫协会会长栾毛成表示,游客在这里的每一笔消费,不仅可以带回家沿海特产,还可以帮助穷人。
“消费扶贫是‘造血’扶贫。通过严格的质量筛选,我们选出了滨海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通过加盟店吸引游客,并将100%的利润返还给村集体和贫困农民。”曹振阳,滨河省委支持团队成员
响水县不仅注册了农产品的公共品牌,还利用当地家禽、西兰花和浅水莲的产业优势,带动4000多户家庭种植和饲养,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南河镇九峰农业博览园常年吸纳200多户低收入家庭,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5年之前,在南河镇南星村办卡的罗慧冰家境贫寒。2016年,他享受了免费租用两个钢架温室种植西兰花的政策。现在他租了110亩大棚种西瓜西兰花,年收入50万。
从滨海的“协会品牌农户”、沭阳的“电商企业基地”,到遂宁的“后方单位公司农户”,江苏各地的消费扶贫都将低收入家庭“嵌入”到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常态化保障了低收入群体脱贫创收。“现在南麂农民种植生产的农产品依靠公司平台直接到达南京等地的市场,开辟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南麂人出品的千人不卖,心理扎实!”涟水省委委员郭哲浩说。
汇点记者梅瑞哲顾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