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在回答记者关于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提问时表示,今年上半年COVID-19肺炎疫情对经济生产、人民生活包括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回答房地产投资现状和下半年走势时,刘爱华认为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已经转正,增长了1.9%,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更多的房地产市场指标,如新增住房建筑面积、征地面积和商品房销售指标,目前仍处于下行区间。
保持保持稳定的主题,适当支持供应方
整体来说,今年上半年,虽然楼市在疫症的影响下短暂关闭,但调控政策并没有大幅度放松。今年两会对于房地产的基调仍然是“无房无炒”和“依市决策”。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由于行业基本面受到很大影响,驻马店、广州、宝鸡、青岛、济南、柳州等城市试图出台政策刺激需求方。然而,这些政策在一两天后被公布,并在受到公众关注和讨论后很快被撤回。
与容易引发市场紧张的需求方刺激政策相比,允许延期支付土地出让金、延长建设和竣工期、降低预售条件、降低资本监管要求、提高信贷额度、加快经营性土地转让等供给方援助政策相对缓解了住房企业的压力。
今年上半年,许多地方加快了土地出让进度,南昌、济南、无锡、xi等地降低了资金监管要求,如降低土地拍卖保证金和监管资金留存比例;上海、杭州、南京、无锡、成都等城市适度放宽了房屋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期限;福州、湖州、天津项目竣工期可延期;焦作、莆田、徐州、东莞等。调整商品房预售条件;厦门、贵阳、深圳和广州都提高了企业的信用额度。
从长远来看,城市人口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国内许多地方再次出台人才购房补贴政策,降低了落户门槛,如南京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山东省放宽农业户口落户限制、温州人才申请人才住房安置等。
下半年,由于疫情影响减弱,各种扶持政策出台,许多房地产市场过热,导致成交量和价格双双上涨。自7月份以来,南京、宁波、深圳、东莞和杭州已多次收紧楼市调控政策。市场猜测其他城市是否会效仿,收紧政策是否会成为今年下半年监管的主题。对此,韩毅智库首席研究员张华东表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主题仍然是“无房无炒”和“因市制策”。一旦某个地方出现房地产投机的迹象,政策就会相应调整,以保持市场稳定。
新房交易面积略有下降,交易价格略有上升
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房地产销售和建设一度停滞。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阴霾逐渐消退,前期积压的房地产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市场呈现回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9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4%,比1-5月份下降了3.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达到66895亿元,怎么办
疫情影响减弱后,各大房企提高折扣、降低价格以促进现金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第二季度同比增幅收窄。总体而言,上半年新房交易价格相对稳定,呈现小幅上升趋势。
关于下半年的市场表现,张华东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宽松。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最强的需求群体对流动性宽松非常敏感,将率先承认这一点。这些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和轮换,特别是在核心城市,这些需求将被传递到一些二线城市和周边的三四线城市。经济越发达,建设和管理水平越高,城市表现越好,区域市场越核心。但是,国家仍然会优先考虑稳定,不会有房价的过度上涨。
中行国际研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叶炳南预计,下半年将继续释放疫情挤压需求,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数将进一步提高。然而,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明显分化。在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在城市经济迅速复苏后,疫情也将迅速恢复。但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经济前景。中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科技活动密集、产业升级迅速、消费活跃的领域,这将吸引更多的人和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将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住房企业规模优势明显
上半年,各项配套政策出台,国内流动性相对宽松,货币流动性增强,房地产企业迎来融资窗口。根据指数研究所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到8.3万亿元。其中,国内贷款占比16.5%,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占比32.3%,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此外,受疫情影响,存款、预付款等其他渠道资金占比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51.1%。
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房企融资成本普遍下降,国内债券大幅下跌。万德数据显示,上半年房企发行的信用债券总额为3282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平均利率为4.3%,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4月份,由于海外疫情的蔓延和海外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住房企业暂停了海外债券发行。上半年,房地产企业海外债券发行总规模为2482.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平均利率为8.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张华东认为,疫情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并不单纯。2019年下半年,整个房地产市场一直不尽如人意。疫情下政府出台的救助政策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但是,随着疫情的影响减弱,“无房炒房”的基调不变,上半年的充裕资金“难以为继”,预计下半年回归将逐步达到正常水平。
虽然上半年房企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不同规模的企业所享受的资本分红却不尽相同。总的来说,规模越大,住房企业的融资成本越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十大房企信用债券融资规模为556.5亿元,占融资规模的17%,平均成本为3.64%,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海外债券融资规模为755.5亿元,占总融资规模的30.4%,平均成本为6.54%,远低于其他营企业。同时,数据显示,融资
2020年初,许多地方的土地拍卖市场在短期内处于停滞状态。随着疫情的影响减弱,积压的需求在疫情期间被集中释放,而土壤拍卖市场也增加了其供应量。上半年,融资环境相对宽松,房企积极融资,现金充裕,征地热情也有所提高。今年第二季度,土地拍卖市场供应量增加,交易的底价和升水率也大幅上升。
据诸葛搜屋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供应土地建筑面积1084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交易建筑面积150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3%;第二季度,土地市场供应量增加,活动增加,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供应计划建筑面积1917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1%;销售建筑面积2639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
2020年上半年,交易底价和升水率将同步上升。根据诸葛的房屋搜索数据,第二季度交易底价为5067元/,同比增长15.3%。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费率方面,由于疫情严重,2月份平均交易费率略有下降,但随着3月份优质地块的增加,费率迅速上升,6月份平均交易费率为17.16%,达到2020年的新高。
上半年疫情的影响已经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已经发放了大量优质地块。2月和3月,土地拍卖市场暂停,土地需求积压集中释放,在政策支持下,融资环境相对宽松。房企加速囤积优质地块,优质地块的高温推高了整体底价和地价。
从房企来看,今年上半年龙头企业收购的土地数量较去年有所下降。恒大地产的土地收购金额最高,为816亿元,与去年上半年碧桂园的1114亿元相比有显著差异。去年上半年,排名前三的碧桂园、融创和万科共收回土地约400亿元,领先的房地产企业对收回土地较为谨慎。
住房企业的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前10名门槛上升
根据壳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房地产市场半年度系列报告,2020年上半年前100家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额为51492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小于市场预期。疫情过后,房地产市场迅速复苏。
由于良好的经营能力和强大的资金保障,大型住宅企业在疫情下表现出较好的恢复能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恒大、万科三大龙头企业销售额超过3000亿,保利、融创、中海、绿地、龙湖等10家房地产企业销售额超过1000亿。
根据韩毅智库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十佳房企的门槛值为1106亿元,同比增长5%;前30家住宅企业的门槛值为482亿元,同比下降7%;前50家住房企业的门槛值为322亿元,增长2%。
可以看出,虽然疫情在2月和3月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房地产企业在现金流的压力下,对项目的取消和推动作用更加紧密。此外,房企在疫情期间推出了视频观看、网上促销、住房补贴等营销手段,市场挤压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因此,今年上半年,房企的业绩并没有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大幅下滑。
据张华东称,今年上半年的供应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而根据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总的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