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工作助手 又是生活助手 像——这样的人工智能更有爱心

工作助手和生活助手——

这样的人工智能更有爱(听)

核心阅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医疗助手”帮助医生进行远程会诊,“智能耳朵”给听障人士带来通讯便利,“电子管家”实时照顾独居老人……在医疗、教育、保健等领域,人工智能提供的细致服务让科技更“温”。

是临床医生的“助手”,分析判断数据,提供初步诊断;是听障人士的“耳朵”,把声音变成文字,方便交流;它是独居老人的“管家”,守护老人的安全.

是谁呀?是AI(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提供了更加贴心温暖的服务。

医院里,临床医师有了“AI助手”

“对我来说,AI是个靠谱的助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医师陈赤华对人工智能发表了评论。“借助AI技术,我一个上午就能完成20多名患者的影像诊断,相当于前一整天的诊断量,诊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AI助手”如何辅助医生?

前不久,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戴华平配合“ai助手”完成了一次远程会诊。

戴华平在北京的国家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学中心,老李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很远。老李因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住院,医院将其胸部CT图像数据上传至远程诊疗中心平台。平台预设的肺部疾病AI辅助诊断系统检测老李胸部异常体征,对肺部炎症、肺结节阴影等可疑病变进行定位、定量、定性分析。在“AI助手”的帮助下,戴华平结合相关临床症状和当地医生的诊断结果,为老李确定治疗方案。

这个“AI助手”的任务就是为临床专家提供必要的影像参考和专业的定量数据分析。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AI辅助诊断系统提高了相关病变的检测灵敏度,能够自动形成分析数据,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做出临床判断。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颜看来,“ai助手”有明显优势:“放射科医生每天要阅读分析大量图像,人会因为疲劳而失去效率,AI不会。它甚至可以比人眼更快地发现图像中的可疑病变,并有助于做出初步诊断。”

中国医用材料协会发布的《2019医药人工智能发展状况报告》表明,AI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数据的处理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手机上,听障人士“读”懂声音

“现在,我能‘听到’声音了,多亏了手机上的AI‘耳朵’!”美术编辑许聪说。他所谓的“耳朵”是一种智能语音识别软件,可以实时将声音转换成文字,成为听障人士交流的好帮手。

许聪在一岁半的时候失去了听力。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他在美术编辑工作。几十年来,他早就习惯了安静地坐在工作站上低着头画画,偶尔通过笔记和同事交流。

变革始于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许聪在他的手机上安装了智能语音识别软件。“第一次用,就爱上了这个软件,把我带出封闭的世界。”许聪说。

过去,当许聪看到周围的人有说有笑时,他感到困惑和紧张,因为他听不到声音。现在,他可以随时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看到同事的对话。如果一个同事讲了一个笑话,当许聪看到这句话时,他的嘴巴会张开。“作为一个听力障碍者

安装了智能语音识别软件后,许聪一直在做他最想做的事,参加了——年儿子的家长会。“作为家长,我很想和老师面对面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和关心。”家长会那天,许聪一直盯着手机屏幕,实时读取转换后的文本信息。当老师谈论重要的事情时,许聪在屏幕上标记单词。

家长会结束后,看着父亲的笔记,许聪的儿子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近年来,像许聪一样,仍然有许多残疾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视力障碍者可以通过语音轻松控制电器开关,不必慢慢摸索;有认知障碍的人可以用机器算法把冗长的文档分割成简洁的短句;身体残疾的人可以佩戴仿生智能假肢,自由活动.“AI技术为残疾人开启了享受生活、拥抱世界的窗口,希望开发出更多适合我们的科技产品。”许聪对未来充满期待。

社区里,独居老人有了“电子管家”

“家里有个‘电子管家’,一个人住安全!”回忆起最近的经历,独自生活在安徽省铜陵市幸福小区的王觉芬感触颇深。

那天,70多岁的王觉芬正在家里打扫房间,突然来了电网公司的尹。陈印杰看起来有点担心,所以她不想打招呼,带着王觉芬来回仔细地看。“王奶奶,你没事吧?”小银问道。

“我能怎么办?”王觉芬觉得莫名其妙。

原来,就在刚才,尹收到了小区“电子管家”发来的短信:王觉芬已经24小时没有出门了。

王奶奶平时每天出去买菜,跳广场舞。这次因为前一天买的食物多,所以没在家出门。尹发现这是虚惊一场时,松了一口气。

尽管有这样的误判,“电子管家”的预警起到了及时的作用,为独居老人提供了一个“安全阀”。

2019年底,快乐社区为包括王觉芬在内的10名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电子猫眼,并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老人长期离家或回家进行预警,实时通知社区工作人员,就像为老人提供一个“电子管家”一样,照顾独居老人的安全。

“我们社区有很多老人。目前老化率在30%左右。王力可觉芬有300多名独居老人。”快乐社区党委委员、服务中心副主任凌涛说:“如何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目前,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独居老人提供更好的帮助仍在试点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铜陵数据资源局规划处处长钟健说。

除了智能方向的提升,还有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钟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安装相关电子设备作为物业增值服务或引入社会资本。我们希望通过社会救助等渠道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

记者沈绍铁易舒针许婧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