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连接从“人”到“物”

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弹性,成为中国迎接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专家表示,未来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帮助下,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连接的重点将从“人”转移到“物”。

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2020年8月,国家博物馆收到三个特别收藏:三行抗疫码。这也是国家博物馆首次将代码作为藏品纳入博物馆,标志着中国现代互联网产业迈出了新的一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0%。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互联网在恢复工作和生产、经济复苏和社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已成为对冲疫情影响、重塑经济体系和增强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

“2020年,中国将全方位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李喻晓表示,2020年,中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性将逐步增强,5G技术、操作系统等技术将取得突破。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的总规模和增长率位居世界前列。惠民信息数字化智能不断提高,网络扶贫成效显著。健康码、通信大数据旅行卡等政府服务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战略成就。

展望2021年,数字技术将继续在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邹晓祥表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从准确高效地开展疫情监测分析、病毒追踪和社区管理,到加快病毒检测诊断、基因测序和新型疫苗研发,到准确对接防疫物资供需、高效生产、整体调配和回收管理,最后到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维持学校正常办公和教学,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这次疫情过后,全社会对数字化达成共识,养成了数字化的习惯,数字化技术日益成为服务全社会的基础设施。据业内人士介绍,可以预见,未来数字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公共政策一步步改变了原有的传播和分配方式,通过数字化和技术支持可以直接到达每一个社会因素。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强的发展势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经济在供需对接、资源配置、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未来五年肯定会进一步叠加。”红杉资本全球管理合伙人沈南鹏表示。

可以预见,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器网络、脑科学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将呈现深度学习、跨境集成、人机协作、智能开放、自主控制等新特征。科学技术将改造世界各行各业,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表示,互联网不仅为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还推动了产业、农业和政府治理、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从消费应用扩展到工业应用,从而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未来,互联网将从面向人的连接转向面向对象的连接。互联网形成的新模式、新格式、新应用,将激发更多的潜力。”吴对说道。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