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腾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商业案例入选哈佛商学院,正式进入商学院高管教育课程。这个案例是哈佛商学院写了一年半的,系统阐述了腾讯在数字文化内容的生产模式和中国文化符号的创造方面的新文化创造的模式和实践。
(哈佛商学院《腾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商业案例)
同一天,哈佛商学院市场部联席主管埃利奥费克教授通过腾讯大会,为哈佛商学院校友、中国商学院教授以及网络文学、动画、影视等领域的行业专业人士做了第一场讲座。腾讯集团副总裁、文悦集团CEO、腾讯影业CEO、腾讯动画董事长程武、腾讯集团营销公关部总经理、腾讯新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航、腾讯集团营销公关部副总经理、腾讯新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代斌、腾讯集团营销公关部副总经理刘小兰也参加了讲座和学生问答。
(哈佛商学院第一次用腾讯大会授课)
埃利奥费克教授说:“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的数字内容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腾讯的新文化创造以其强大的商业生态和数字能力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文化生产之路。其战略意义不仅对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构成了一个精彩的哈佛商学院案例的基础。新的文化和创意案例将成为哈佛商学院和世界各地其他顶尖大学的宝贵教学资源。”
程武说:“腾讯新文创能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研究,我深感荣幸。十年来,腾讯以科技文化的独特定位,积极参与和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希望为中国创作者生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构建符合时代的文化生产方式,打磨文化作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从文化维度追求科技的必由之路。希望中国的新文化创作能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打开更多的大门。新的可能性。”
2017年,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正式提出“科技文化”作为腾讯未来战略。2018年,腾讯推出了新的文化创意战略,扩大了在数字文化内容领域的尝试,用科技帮助文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创新。2019年9月,哈佛商学院经过近一年的初步研究,开始了对腾讯新文化创新战略案例的研究。此后,哈佛商学院市场部联席主管埃利奥费克教授、哈佛商学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茜、研究员陈嘉辉在腾讯新文化与创新研究院的支持下,通过深度访谈与商业数据研究相结合,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案例撰写。
案例围绕“打造让科技帮助文化符号生产的商业模式”这一主题,阐述了腾讯在文化产业中的探索历程。2011年,腾讯提出了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化战略,将IP作为文化生产的基本单位。之后,腾讯大力推进内部电影产业、网络文学、动漫等数字内容的生态建设,将IP建设、多平台衍生等策略有效应用于激活传统文化IP等项目。2018年,腾讯将其泛娱乐战略升级为新的文化创意战略,确立了“以IP为核心,加强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相互赋能”的核心方法论,开始推进文化IP的长期塑造。案例中深入分析了三个标志性项目,包括本地原创知识产权孵化项目《庆余年》、知识产权项目《王者荣耀》
五年来,腾讯还先后打造了《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庆余年》等优秀原创IP,其中《庆余年》电视剧达到130亿。腾讯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战略合作,打造《古画会唱》、《敦煌诗巾》等爆款作品。去年疫情期间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至今已超过2100万次。腾讯还积极利用新的文化创意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开放腾讯的数字内容和产业能力,帮助云南、海南、成都等城市的文化、旅游和周边产业创新发展。
2020年12月,腾讯与文悦集团推出《世界文化遗产新文化创造计划》,开始探索从短篇小说到改编短剧、动画、音乐的V-IP (Short IP)发展模式。知识产权孵化模式往往经历一个漫长的知识产权成长和发展时期。以旨在纪念峨眉山成功申报世界遗产25周年的项目第一部作品《枣知道》为例,短短100天,从网络文学创作到定格动画短片制作,再到公告发布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