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持续蔓延 缺乏“核心”迫使供

乘用车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持续蔓延,我国汽车生产也受到较大影响,需要多方积极应对。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中国拥有成熟的汽车产业链。对芯片的迫切需求再次凸显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独立控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打破汽车高精度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已经从公众蔓延到世界各地更多的汽车公司。日前,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宣布部分工厂暂时关闭,而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也启动了全球减产计划。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中国乘用车芯片短缺始于2020年12月下旬,对2021年第一季度生产影响较大,可能会对第二季度产生影响,需要多方积极应对。

汽车生产被迫“踩刹车”

1月8日,福特宣布,由于半导体芯片短缺,其在肯塔基州的生产线被迫停产。

"疫情影响了芯片和相关零件的供应."本田还推出了减产计划,以削减思域和雅阁汽车在北美的产量。据悉,本田可能在今年3月前减产数万辆。

除了将美国德州装配厂生产的全尺寸光面皮卡减产40%左右外,丰田在中国南方的合资企业广汽丰田(GAC Toyota)的一条生产线最近也报称停产,该生产线主要负责凯美瑞和C-HR车型的生产。然而,截至发稿时,生产已经恢复,但产能已被告知压缩。

去年12月,大众公开表示,由于半导体芯片短缺,将调整在中国、北美甚至欧洲的生产,并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实施。针对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捷达车型因芯片短缺而大幅减少的消息,大众中国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优化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弥补这一缺口。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核心”缺失问题,汽车企业不得不采取“选择性”措施减产,即优先保证高端车型和利润大的畅销车型的需求。比如大众在中国的应对就是率先降低低价车型的产量,优先满足高端品牌和高销量车型的需求。

“虽然有些车企的产能会造成缺口,但并不是所有的车都不生产。现在市场上竞争产品很多,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车企的类似车型。”关于对国内终端市场的影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产量下降的影响有限。“目前国内很多车企还有车型库存,车企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尽可能减少影响,同时也可以去一些库存。”

针对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担忧,他表示,过去两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汽车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加剧。在主流合资或自主品牌市场,即使部分车企有些车型供不应求,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终端涨价。否则就没有竞争优势。

多种因素导致芯片供应短缺

汽车芯片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负责计算能力,具体是处理器和控制器芯片,如中央控制、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以及发动机、底盘和车身控制;第二类负责电源转换,用于电源和接口,su

据报道,芯片短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用于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单片机(Micro Control Unit)。在中国市场,10万元以上的车都会配备ESP,尤其是中高端车。它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可以防止侧滑。另一个是电子控制单元中的单片机。ECU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种控制系统中,被称为“行车电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欧洲和东南亚受到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大芯片供应商纷纷削减产能或关闭工厂,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导致一些下游企业面临芯片短缺甚至供应中断的风险。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超出预期,进一步推动了芯片需求的增长。

此外,在5G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迅速增加,芯片的生产能力受到挑战,从而占据了部分汽车芯片的生产能力。

更重要的是,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提高,汽车芯片的自行车价值不断增加,推动全球对汽车芯片的需求增速快于汽车销量的增速,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芯片对汽车越来越重要。未来汽车将超越PC和手机,成为芯片公司最大的需求方。”北京地平线机器人R&D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预测,“未来汽车芯片的稀缺将继续。”

中国汽车芯片企业需要强大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中国拥有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但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是,芯片等汽车高精度核心零部件仍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这种芯片短缺再次凸显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独立控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芯片进口率超过90%,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大动力系统、底盘电控、ADAS、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过度依赖进口。其中,价值仅次于动力电池的IGBT需要从国外进口98%以上,价格是国外的1.2倍到1.8倍。

“芯片短缺的问题也让很多汽车公司意识到,他们不应该在供应链上过于依赖海外,还应该在中国寻找合适的芯片供应商,这也是我们R&D独立芯片制造商的一个机会。”余凯表示,自Horizon travel 2这款中国首款由Horizon设计开发的汽车级ai芯片发布以来,已成功签约两位数定点机型量产。“去年有16万辆车用Horizon芯片交付给消费者,今年会有100万辆。”

“中国对自主可控技术的车载芯片的需求,无疑是战略性的。”清华大学汽车工业与技术战略研究所所长赵福全表示,一方面,国家要为相关企业提供切实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中国汽车芯片企业不应局限于供应本土汽车公司,而应积极拓展并努力打入外资汽车公司的供应体系,与国际顶级汽车公司合作,这将有助于加快中国汽车芯片企业实力的升级。

虽然中国芯片企业要大规模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芯片企业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只是时间问题,其芯片业务的比重等于甚至超过整车业务的比重。赵福全坚信,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汽车芯片企业将会得到培育。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