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不要落入网络诈骗的陷阱

单身兼职能“呆在家里,天天多赚钱”?刚认识的网友跟你说一起投资,挣钱买房?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大数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受到了犯罪分子的觊觎。如今,网络诈骗的特点是团伙化、跨境化、精准化和多样化,新的诈骗类型层出不穷。那么,网络诈骗常见的方式有哪些呢?如何区分和避免?

不要陷入“杀猪盘”的骗局

“投资了50多万,我再也联系不到他了。”看着长长的调令,刘女士突然意识到,自己无疑是陷入了“杀猪”的陷阱。

几个月前,30岁的刘女士在一个交友网站上认识了陈某,“高富帅”,两人很快就建立了关系。交往一个月后,以挣钱一起买房为由,让刘女士给一个投资平台寄钱。刘女士说,一开始只是投入几千块钱“试水”,拿到收益提现后,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刘女士的情况并不少见。杀猪盘是指诈骗者在网上交友,引诱受害者投资赌博的电信诈骗模式。据调查,“杀猪”是近年来网络诈骗高发的现象。腾讯守护程序安全团队专家表示,在“杀猪盘”诈骗案中,受害者受害最深,女性是主要受害者。

据了解,“杀猪”的诈骗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在“找猪”的过程中,诈骗团伙确定合适的目标人物画像和平台,通过“养猪”培养感情,最后设置诈骗、诱导删除证据、黑删、换账号后完成“杀猪”。

“从法律角度来说,在‘找猪—养猪—杀猪’三部曲中,演员可能构成违法犯罪。”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志龙建议,要强化防范意识,谨慎交友,对投资理财保持高度警惕,不验证身份就不交钱,受骗后及时通过民事诉讼维权。

睁大眼睛,识别“套路”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不断上升,低犯罪成本和远距离非接触特征决定的超隐蔽性,加上诈骗手段的更新和迭代,使得网络诈骗诡计多端。

调查显示,2020年12月,网上诈骗的三大类型分别是网上投资、冒名顶替客服和网上交易。罪犯冒充“老熟人”、上级领导、客服人员等案件。骗取信任和最终实施欺诈的行为层出不穷。腾讯守护计划安全团队专家表示,由于中国网购市场持续快速扩张,网购用户数量增加,交易欺诈举报水平排名第一,相关购物返利和兼职欺诈略有增加。

受疫情影响,有些人有赚外快的需要,网上出现了很多“在家天天挣钱”的“兼职”。往往受害者买单后,就迫不及待的要退钱了。大学生、“宝妈”、防范意识相对较弱的失业人员是兼职诈骗的主要对象。

另外,随着各种短视频应用的兴起,在平台给人们生活带来娱乐的同时,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也层出不穷。短视频平台上高发的案件主要有单项诈骗、贷款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假赢诈骗等。

202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人,截获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直接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

专家提醒,所有男女,不分年龄,都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网络诈骗像“病毒”进化一样传播、更新、蔓延。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保持我们的

网络诈骗屡禁不止,网民深受其害。有的机构总结了“五到五不”的注意事项:不熟悉的电话要警惕,马虎;网络信息要核实,不可轻信;可疑环节要谨慎,不能乱;资金转移要核实,不急;如果你被骗了,毫不犹豫地报警。

“网民要对‘杀猪’、‘卖茶女’、‘在线计费’、‘假客服’等常见诈骗套路有一定的了解,避免诈骗陷阱。”郭志龙建议,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网民应该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网上购物时,尽量去信誉好的公司建立的网站或者有信用体系和安全保障的网站。购物前可以通过工商局官网查询工商信息。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要立即拨打110报警。

同时,网络安全公司、公安机关和网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欺诈的调查和打击。比如涉及网上诈骗的网站平台也要主动承担责任,加强个人信息识别系统,实时监控,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的安全。“杀毒软件”的使用也很重要。网民要定期查杀病毒,及时修复肆虐危害的漏洞,防止网络诈骗。

专家指出,网络诈骗具有非接触性、时空跨度大、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而且涉及到很多犯罪环节和主体。公安机关要完善侦查机制,增强自身侦查处理能力,延伸团伙“上游”,实行全程连锁打击,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