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国民的数字生活,沉重的依赖和想要逃避并存
早上眨眼,很多人拿起手机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没有微信的未读消息;出入公共场所,“健康宝”成为2020年以来“最火的小节目”;很多人出门不带钱包,只靠电子支付……昨天,在一年一度的微信之夜,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发布了微信十周年最新数据:每天10.9亿人开通微信,3.3亿人视频通话,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人发朋友圈,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微信官方账号3.6亿,朋友圈每天视频内容1亿。
但是,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有人倚重,有人想逃避。有些人开始害怕微信提示响起是因为怕被人领着“@”加班;很多曾经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的人,也逐渐封闭了朋友圈.在这种趋势下,未来10年,翻起微信这种数字生活变革的巨大浪潮,会带来新的变化吗?
从那以后,数字改变生活掀起了巨浪
2011年,在浙江横店开了一家卖羽绒服的店的胡月娥,在女儿的帮助下使用了这个“新潮应用”,因为演员陈木胜随口提到了微信。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孔源峰为学校实验室做了仪器预约计划,让紧缺的仪器得到智能化管理。2020年,疫情爆发。在湖北富阳开了一家小超市的张梅,转到了微信群,开始了“代码”业务.
在过去的10年里,微信和每个使用它的人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成为了国家数字生活转型的一条大河。
10年前,张小龙给腾讯总裁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启动了微信项目,因为他预见到通信软件将是智能手机普及后的一个机遇。微信1.0原版只支持图文发送,几个月后又推出了语音接收器和附近人的功能,让用户通过社交裂变一飞冲天。
2012年,微信发布了两大重磅产品,朋友圈和微信官方账号,分别在4月和7月。到目前为止,刷朋友圈对于大量用户来说仍然是日常的“打卡”操作。微信官方账号为每个个人、团体、单位提供了一个传播声音的舞台。
2013年,微信支付正式上线,给支付领域带来数字化变革。
2014年,盯着手机抢红包成了春节的“新时尚”。从那以后,很多人都养成了不掏出钱包的习惯。
2016年,微信官方账号之后,微信推出了一个小程序。于是,微信逐渐构建了一个巨大的生态。
过度捆绑导致公众情绪失控
在很多人的手机里,微信放在最方便点击的地方。另一方面,有些人感到“过度束缚”,开始产生想要逃避的负面情绪。
“微信上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工作加进来的陌生人,让我无法再在朋友圈里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注册微信9年的张女士有些无奈。
刘灿女士不记得为什么她不再热衷于刷朋友了。“我过去常常重温朋友们的最新动态。但后来微信业务打广告,要求太多信息,又有不熟的人发,很无聊。”
除了朋友圈的审美疲劳,有些人开始害怕微信提示的声音。“微信到了老板手里,成了你随时随地加班的工具。”蒋先生苦笑着说,感觉自己的微信被工作占用了,工作组里的消息不断,和朋友的交流少得可怜。
也有一些用户对众多微信官方账号推送感到“不安”。“每次去餐厅都要关注微信官方账号才能点餐、付款或者享受折扣,然后每天都被推很多广告。”王女士啐了一口。
未来10年微信新路在哪里?
但是,即使有逃避的情绪,微信树的枝桠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接下来
昨天,2021微信公开课PRO在广州启动。在主论坛上,微信把近年来的“后起之秀”带上了线,包括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点、企业微信、搜索等产品。
其中被认为是继朋友圈、微信官方账号之后最成功的创新的——微信小程序,展示了最新的成绩单:日活跃用户超过4亿,年交易量同比增长100%以上。以健康码小程序为例,累计服务用户超过8亿,累计显示码超过200亿。业内人士认为,更轻、更容易开发、成本更低的小程序将成为App的新替代品。
此外,近两年推出的微信支付服务也在努力构建用户的信用体系。目前,微信支付的子用户数已超过2.4亿,每天使用的交易量达到数千万,每年为用户节省存款2000多亿元。
企业微信、迷你游戏、sou-sou等产品也出现在微信公开课pro上。疫情带来线上办公需求后,2020年,企业微信连接和服务的微信用户数突破4亿;去年小游戏在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0亿后继续稳步增长,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5亿;未来,微信搜索将逐步实现内容、服务、品牌的全面开放获取,再造微信上的“搜索引擎”。
未来10年,可能会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