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推广短信退订费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当消费者下载并注册使用一款APP时,会收到源源不断的商业推广消息。这种捆绑营销就像“牛皮癣”,不能扔掉。

商务短信和电话很烦人。如何取消和拒绝?有的商家说“TD”拿通关,有的说“Q”退订,有的说“QXFS”退订。根据商家短信操作退订后,你可能不知道退订费是你出的。

此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对“每日游仙APP发送商业短信”一案作出判决,认定短信费由每日游仙公司承担。判决已经生效。但平台可以通过修改协议,增加“如果用户选择电话或短信申请退货,请承担相应的电信费用”的条款,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商业悟性至此,难怪有些消费者对0.1元很认真。一方面,在消费者眼中,平台同意以格式合同的形式推送商业广告,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中的相关内容无效。用户作为消费者,有权选择拒绝在电商平台上发送商业广告,商业推广短信退订产生的短信费用由商家承担。另一方面,电商平台认为,向消费者推送商业短信并不违反双方的合同约定,只要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并履行提示和说明的义务,就没有问题。

平台这样做可以吗?《民法典》规定,以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履行费用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的一方承担。根据法律规定,格式条款的生产者不合理免除或者减轻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

如果失去了公平,它的结果和导向就远非完美。相比于0.1元的资费,消费者更关心其背后的公平性。投诉和诉讼是消费者维权的无奈之举。要解决公平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对待。

笔者认为,对于“一对多”平台而言,提前拟定并为多个成员重复使用的条款符合自身商业模式的发展需要,但在条款设定上应平衡权利与义务,在提供多元化服务时应自觉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要从行政监管和立法两方面对平台发送的商业营销信息进行监管,并加大力度。相关部门要完善制度和机制,堵塞个人信息披露风险漏洞,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生态,加强事前监管,完善事后处置,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李万祥)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