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数字人民币”再次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8月29日,一些用户发现“充值数字钱包”和“数字现金”被添加到中国建设银行的应用程序中。数字现金界面显示,用户创建数字现金后,需要完成支付、收款、清收、转账等操作。这一消息立即在市场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数字现金已经正式推出?
答案是否定的。8月29日下午,中国建设银行关闭了该功能,相关页面显示“该功能尚未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敬请期待”。针对这一举措,中国建设银行9月1日在互动平台上回应称,正在参与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研发。8月28日晚,手机银行系统进行了相关功能测试,测试现已结束。此前,网上传输的信息是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发布。目前人民币数字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的商业运作,也不会影响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农行DC/EP钱包的照片就在网上流传。截图显示,中国农业银行DC/EP钱包支持数字资产交换、数字钱包管理、数字现金交易记录查询、钱包链接(关联账户)、代码扫描支付、汇款、代收代付等功能。对此,农业银行没有回应。
工行副行长在8月31日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法定数字现金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工行正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要求,积极开展数字现金的研究工作。
虽然数字人民币尚未正式登陆,但毫无疑问,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201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相关机构共同开发数字人民币系统,即所谓的DC/欧洲央行研发项目。关于目前的进展情况,央行货币政策部主任孙国峰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目前的“数字人民币”遵循“稳定、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在深市、苏州港、熊安港、成都港和未来冬奥会现场进行了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现场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因此,目前,数字人民币仍处于内部封闭试点阶段,尚未正式推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目前还没有正式推出数字人民币的时间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院长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央行在世界上较早开始研究数字现金,并在2014年开始系统研究和开发人民币数字现金,特别是近一两年发展迅速,并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了测试,在数字现金的研究和开发方面逐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客观地讲,数字现金的功能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飞跃,它作为一种投资功能需要进一步发展,这也将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关心的是数字现金会带来什么变化?一帆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主任夏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现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说在三到五年内能否看到实质性的进展。与支付宝和微信不同,数字现金需要一个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预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数字现金的出现是由技术进步驱动的产品。与传统纸币相比,数字现金可以降低货币发行成本,影响现有支付清算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货币发行和流通成本,还可以提高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同时,由于其资金流动可追溯,交易信息可永久保留,因此可显著提高监管效率,提高反洗钱、反恐等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潘和林认为,由于数字现金支付方式的升级,人们不再需要依赖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可以在无网络、高安全性的环境下完成支付,从而给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带来真正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