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北京——西岔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了未来三年的工业扶贫计划,并为全国不同地区的工业扶贫项目捐赠了300万元。
继2017年在贵州梵净山建立有机生态茶园后,西岔今年将启动新一轮贵州茶叶原产地援助。第一笔100万元的捐赠将用于支持贵州省雷山县的茶叶产业,帮助茶农提高生产技术,购买当地生产的生茶进行产品研发,最终实现茶叶产业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
01
西岔有助于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摆脱贫困
落实党提出的新发展观。中国扶贫基金会与西岔达成共识,此次雷山县茶产业发展项目将立足于雷山县现代茶产业发展体系建设,改变茶产业生产经营模式,帮助雷山县茶产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为了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质量变化,从优化生产结构、转变经营方式、增强市场驱动力等方面,高茶将有助于雷山茶叶产业的全面升级。协调传统茶业的技术植入,用先进的科技提升茶业,用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茶业,用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茶业,不断提升雷山茶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贵州省雷山县西部王峰乡三角田村是贵州省贫困村之一。它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海拔1160米。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优质茶叶的优良产区之一,但也是贵州的一个深贫困村。
雷山县三角田村茶叶产业存在诸多困难,主要包括生产技术落后、缺乏专业管理和销售不合理。村里人少,地块分散,实际人均生产面积不足一亩;茶叶种植和生产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当然,这是基于有一个形成的技术团队;了解农业的贫困山区居民对新技术的接受情况并不乐观,他们的普及意识也相应较弱。目前,全村有65户贫困家庭,233人。自2014年以来,58个家庭和212人摆脱了贫困,目前贫困发生率为2.25%。
02
西岔X中国扶贫基金会,雷山茶业扶贫计划启动
帮助雷山县的茶产业创造创新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在斯里兰卡出生和长大的人过上更实际、更美好的生活。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工业扶贫项目中的业务系统非常成熟。结合雷山县实际情况的创新扶贫措施将提高扶贫效果和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西岔的加入将有助于雷山县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并依靠贵州梵净山自建茶园的生产经验,帮助雷山县茶叶产业建立一支专业队伍;利用雷山茶研发产品,我们将继续推动消费者认可行业中的扶贫项目。
本项目围绕“合作社培育、质量控制提升、市场联动、人才培养”四个维度,整合资源,打造产业扶贫综合发展模式,提升合作社规范运作能力和产业价值链,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晰利益联动机制,帮助贫困农民提高能力,增加脱贫收入。西岔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开展产业支持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建设性措施:
(1)合作
以地方茶叶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主线,围绕“基地环境检查、农业重点节点控制、产品终端检查、全过程档案记录”的质量控制措施,结合专业单位优化升级生产种植标准,同时依托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标准,整合相关资源,为支持县和合作社提供供应链建设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和商品化率。
技术培训和常规指导
结合雷山县农村人才需求和培养计划,依托当地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整合专家力量,形成科学可执行的茶叶种植技术规程和质量控制实施体系;对项目村茶农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村社骨干可以掌握茶叶种植、采摘和初加工的基本技能,带动全村推进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和初加工。
合作团队人才的培养
以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应加快地方社区团队的培养,注重理念的引导、视野的拓展,以及组织模式、生产模式、市场运作模式和能力的提升。根据"增强主体权能、扩大价值、消除贫困"的原则,通过增强合作社权能,促使贫困家庭从"成本、效率、效益和分配"四个维度入手。首先,贫困家庭购买农业材料的成本在生产环节有所降低。合作技术服务团队提供统一的服务,以提高单位质量率和产量;第二,在供应链的流通中,合作社改善了初级农产品的分类和初级加工,提高了产地货物组装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第三,通过“贫困户分红两次”机制,确保贫困户在整个生产销售链中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03
99公益日做好洗茶工作
雷山茶业也将加入今年的“99公益日”项目。西岔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基金会一起,呼吁大家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去美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由腾讯公益发起的“99公益日”是中国最大的年度公益行动日。六年后,它引起了公益组织、企业、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并得到了民政部和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大力推广,具有很高的可信度。2020年“99公益日”的主题是“一起做好事”。“一件”代表“一美元捐赠”,也是全民对“一件”公益事业的呼唤。
自2019年以来,西岔参与了绿色环保、工业扶贫、防疫救灾等公益项目,与微光中心合作帮助智障儿童,帮助云南红河红曲产业,捐赠物资和资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与清华环境创新研究院签署了绿色发展计划。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西岔也承担着社会责任,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查认为,公益事业的步伐一直在前进,每一个爱心的小小举动都会给世界增添一份美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