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电目前,新基础设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技术授权金融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新基础设施发挥其有效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最近,备受关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全面实施。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完善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滴灌”金融服务。
展望智库近日围绕“新基础设施的机遇与挑战”,在北京举办了“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监管”系列研讨会。《旺旺周刊》总编辑冯英兵在他的演讲中说,技术赋予金融力量,创新推动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和复杂的经营形势,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应加强整合,发挥各自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技术管理司司长李兴峰指出,试点坚持安全与创新并重的理念,坚持特许经营、合法合规、权益保护、宽容审慎的原则,研究设计灵活的创新试错机制,努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技术创新监管工具。目前,已形成安全管理、创新服务、维权和信息披露四大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是试点的亮点之一,旨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监管支持,为金融创新提供繁荣的土壤。
一是提供创新应用指导,通过对数据流、资金流和合作关系的分析,把握创新的本质,从创新价值、服务质量、法律合规性、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综合引导和优化。第二,创造试错容忍度空间,提供风险可控的真实市场环境,支持创新应用在实践中反复测试和充分打磨,发现创新中的不足,不断迭代和优化。第三,加强政府、产业、研发和使用的对接,充分发挥“一端连接市场、一端连接政府、另一端连接用户”的优势,强化供需匹配和生产使用对接,营造金融科技创新的良性生态。最后,优化成果推广方式,依托行业联盟、专业委员会和联合实验室平台,通过编写优秀案例库和行业标准,提炼行业最佳实践经验,引导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
同盾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蒋韬在讲话中表示,央行大力推进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具有重要意义。划定刚性边界,设置柔性边界,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采用“硬底、软边、无上限”的方法,好处是巨大的。
“作为一家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我们有四个突出的感受:第一,政府,尤其是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金融科技。这与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是一致的,这表明该政策正在发挥作用。第二,监管理念具有创新性,灵活的监管理念非常适合当前金融技术的发展。第三,鼓励创新尝试,鼓励试错宽容,这是创新监管的核心。第四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蒋韬说。
通盾科技视参与沙盒监管试点为
作为致力于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智能分析和决策的服务提供商,通盾科技一直是金融技术创新的先锋,“跨行业联合防御和联合控制”、“智能诚信网络”、“智能风险控制”和“数据可用性和不可见性”的理念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通盾提供的智能反欺诈和风险控制产品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常用工具,现已服务于300多家银行机构和60多家保险机构。“我们利用算法和技术帮助这些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提高自动化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保护万亿美元交易和信贷场景的金融安全,并为打三场硬仗,特别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做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