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将成为“双循环”加速器

在服务交易会的5G通讯专题展区,一个孩子体验了5G智能接待服务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实现家庭智能控制、移动视听娱乐、接收和导航等功能。

新华社记者李木子照片

9月7日,北京正式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0101《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为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建设绘制了具体的建设蓝图,成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简称“服务贸易博览会”)在2020年全面拥抱数字经济的最新注脚。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服务贸易博览会上,国内外许多企业、学者和科研机构都非常重视数字技术应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意义。人们普遍认为,尽管这一流行病影响了人们的跨界交流,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服务显示出更大的优势。未来,数字贸易有望为国内和国际双向流通的相互促进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数据刷新服务体验

拿起吉他,你可以和一个远离国外的乐队举行一场音乐会;扫描代码下订单,已经调好咖啡师动作数据的咖啡机器人会很快做出一杯香浓的咖啡;坐在室内,将操作行为转换成数字信号,就可以实现车辆的远程驾驶.在服务交易会上,许多新奇有趣的服务体验背后都有数据的影子。

在与CSTD同时举行的2020年数字贸易发展趋势与前沿峰会论坛上,服务贸易数据乃至国内国际双流通的加速成为业内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协常务副会长怀金鹏表示,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经济和社会深度融合和共同演进的产物,在促进跨境融合、聚集创新资源、激活创新动能、创造产业生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淮金鹏表示,2019年,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26%,超过一半的全球服务贸易实现了数字化。这种流行病的蔓延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数字化成为减少这种流行病的影响和避免经济衰退的希望。

CPPCC董事长表示,目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数字浪潮正在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数字化趋势强劲,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网上购物和网上教育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和数字贸易逐渐普及,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动能,开辟了新的空间,改变了普通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推动了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数字全球化。这个时代正在加速。”吉林说。

腾讯首席运营官任玉新表示,数字技术正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网络文学、动画、影视、游戏等跨学科的生态链接。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新的价值,这是单一的内容所不能创造的。

数字技术催生新业态

数据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据元素的价值不断凸显,数字贸易将在国内外双向流通的相互促进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青指出,目前,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的新引擎。数据流驱动着技术流、资本流和人才流,推动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治理产生深远影响。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共同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推进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进程。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说

“在疫情防控期间,数字办公、数字医疗、数字政务、数字教育、数字娱乐等领域在保障居民生产生活、防止疫情扩散、加强全球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数字贸易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向更好、更深、更高层次开放的重要起点。”王炳南说道。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所所长李稻葵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周期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周期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服务贸易对促进高质量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打破数字贸易壁垒

为了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不仅要打破技术限制,还要消除人为壁垒。

“近年来,全球数字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推动数字贸易发展,不仅要打破技术限制,还要努力消除人为壁垒和障碍,共同营造包容开放的合作环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表示,一个运行良好的经济市场和竞争机制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序的不良竞争将导致世界上少数大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消费市场秩序。

事实上,CSTD的宗旨是搭建平台,打破壁垒,寻求双赢。

卢旺达是少数几个在中国交易会上举办特殊投资和交易会的非洲国家之一。“数字贸易为卢旺达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的局面,也将为非洲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提供想象空间!”卢旺达驻华大使季莫诺说,电子商务有助于打破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大大缩短中间环节,有利于中小企业。卢旺达愿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让更多的卢旺达中小企业有机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融入全球市场。

“数字技术正在加速米其林集团等一大批传统商品交易企业的转型。”法国米其林集团首席执行官孟在交易会上表示,米其林已经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努力从轮胎制造延伸到轮胎相关服务行业,以提升客户体验。“在数字时代,跨国公司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其制造能力,还取决于它能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