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OPPO可以贴上技术的标签吗?

进入5G时代,OPPO在技术创新上缺少一些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东西。

连续两天,手机“绿色工厂”OPPO在深圳召开年度未来科技大会。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等高层在现场发表讲话,提出“3 N X”技术转型战略。

近年来,OPPO不断强调自己是“科技型企业”。但是OPPO的外在印象还是停留在“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时代。随着手机人口“红利”的消失,OPPO的品牌影响力减弱。从市场营销起步的OPPO,能否贴上“科技”的标签,获得市场认可?

功能奇特的消费者不买单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经典的口号,曾经是OPPO的骄傲。随着快速充电在国内安卓手机市场的普及,以及大街小巷充斥的共享充电宝藏,flash充电技术已经不能成为制胜法宝。

三星有自己的芯片和屏幕,小米有完整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华为有麒麟,鸿蒙.相比之下,在5G时代,OPPO缺少的是在技术创新上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东西。这也是OPPO近年来迫切需要向科技靠拢的主要原因。

时隔六年再次现身的陈明永在2019年底的科技大会上宣布:“OPPO必须进入研发的深水区,必须有自己的技术护城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构建新技术,推动万物融合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表示未来三年OPPO将投入500亿元研发费用,此外还有5G、6G、VR、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并投入更多资源。

来到今年的科技大会,我们看到了三款概念产品,分别是卷轴屏概念机、ar Glass 2021概念眼镜、CybeReal全职空间计算AR应用。第二天,FDF全维人像视频技术系统发布,配备该技术的产品将于下月发布。

“这次科技大会的概念产品听起来很酷,但实用性不强,”一位密切关注这次科技大会的媒体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手机的功能太花哨了,但是整体配置不高。现在选择太多,消费者不愿意买单。

近几年国内市场OPPO出货量下降也说明了问题。在今年JD.COM“双11”手机销售价格板块排名前五的手机中,7个价格板块均未发现OPPO。

定位纯手机厂商被低估

作为国内五大手机厂商,OPPO何时上市是业界讨论已久的话题。特别是2018年7月,小米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上市后,外界的目光都对准了OPPO。业内人士预测,OPPO 2017年利润将在200亿元左右,当年OPPO全球销量为1.118亿台。在过去的两年里,全球销量一直保持在1亿多台的水平。

业内普遍的看法是,首先OPPO有庞大的渠道体系,渠道提供商牢牢掌握着部分股份。一方面容易获得资金,使得公司“不缺钱”;另一方面,它的所有权结构很复杂。其次,与小米等互联网公司不同,纯手机公司估值非常低。不同于互联网公司二三十倍的市盈率。手机公司往往是按照制造标准上市,市盈率可能是几倍到十倍。前几年OPPO严重依赖线下渠道,直到最近才转型线上。虽然近年来强调打造AIoT生态系统,转型为科技型企业,但市场仍然将其定位为纯手机厂商。

此外,观察人士表示,OPPO未上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受BBK创始人段永平的影响。从霸业到步步为营,陈明永跟随段永平征服世界。BBK鼎盛时期,段永平没有上榜。

据公开资料,早些年,段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