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陌生的城市品尝当地特产,如何选择靠谱的餐厅?面对海量商品,网购如何避免上当受骗?点外卖怎么才能保证味道符合预期?除了仔细查看店铺和产品信息外,看店铺评价和信用评级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可以依赖的渠道。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一信息越来越不可靠。
不可靠的来源只是“写一封信”。很多店铺刷出来的分数都成了害群之马,导致消费者看不到真实的评价,本分中的优质商家很难站出来,市场秩序被破坏。
要根治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努力,但关键是要让电商等平台负起责任,发挥作用,其他工作要围绕这个开展。
平台要对自己的信誉负责。交易是否虚构,评论是否虚假,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平台有最充分的信息和证据进行判断,有最大的责任维护公平的交易环境。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检测、捕获和跟踪已更改的数据并非不可能,基于数据支持来惩罚非法业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最需要注意的是,平台无法降低评测门槛,很多平台对评论实行零门槛,这无疑为刷单打开了大门。要求这个平台对刷卡行为进行严格监管是奢望。长此以往,越来越多不负责任的言论在平台上滋长。消费者失望,商家受害,平台公信力最终解体。
平台要保持对“单卖炒信”的高压监管。同一平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监管态度有明显变化。在市场培育阶段,对于急于建立优势、抢占市场从而挤出竞争对手的电商平台来说,更多的流量和更好看的业务数据是增加赔率的重要砝码。至于交易是否虚构,评价是刷掉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平台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市场分割,竞争相对固化后,数据的真实性将成为平台关注的重要问题,计费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关键问题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生态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垂直行业产业链被改造和重塑,越来越多的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进入社会生活。在竞争格局尚未固化的情况下,平台无法对计费等非法竞争装聋作哑,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我们还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平台监管体系。实施平台的主要责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缺乏有效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平台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完善对“单卖炒信”的监管。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日趋成熟,《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都为规范网上计费提供了法律依据。情节严重的,还将承担刑事责任。其他法律法规也在制定完善中,平台监管会越来越成熟。
解决问题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平台是解决“只卖单信”问题过程中的关键。让平台发挥主责,从源头监管,事半功倍。如果你把握好平台,治愈“单本炒作”问题就变得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