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1月30日举行的2020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了解到,中国网络安全产业正在高速增长,202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700亿元。下一步,中国将重点规划“十四五”期间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加快制定促进网络安全产业优质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探索和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同时,加快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产业基础较好地区的工业园区布局,打造一批面向“新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关键领域的网络安全创新和应用先进示范区。
网络安全行业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网络安全行业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记者从峰会了解到,2020年网络安全行业规模有望突破17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平均增速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网络安全投融资市场持续增长。据统计,2019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投融资活动超过40项,涉及金额超过90亿元。终端安全、物联网安全、大数据安全、区块链安全和安全服务成为投资热点领域。上市网络安全企业20多家,上市企业总市值从2010年的不到100亿元增加到5000多亿元。
网络安全产业园正在加快布局。其中,北京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已形成经济开发区海淀园、通州园、新创园“三园协调、多点联动、先行带动”的总体布局,并设立财政、税收、金融等产业园区资金支持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引入人才支持,优先保障。长沙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于2020年6月正式揭幕,聚集近200家企业,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扩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司司长赵志国表示,今年,郑州、河南、顺义、安徽、合川、重庆、鹰潭、江西、杭州、浙江等地被选中设立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努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增长极。
但业内也指出,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在加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创新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风险的挑战也随之而来,这对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志国表示,为了促进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下一步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优化产业供给结构,鼓励网络安全企业从提供网络安全产品转向提供安全、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有效扩大内需,推动网络安全产品在基础网络、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的部署和应用;针对产业链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我们将继续加大对R&D的投入,突破一批基础、通用、前沿、颠覆性的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打造多方协同融合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击加代码布局
围绕推进网络安全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加大更多支持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当天表示,他将加快制定亲
赵志国表示,将重点规划“十四五”期间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利用好相关政策形成联合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建设产业发展基地、创新平台、技术实验室等载体,探索和推动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加强产业与金融的对接。
关于工业园区布局,赵志国表示,将推进北京、长沙等国家网络安全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产业基础较好地区的工业园区布局,打造一批面向“新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高技术”方向的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同时,大力培育优质安全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成长性好、支撑作用强的创新型企业。
多渠道融资支持进一步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资本市场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产业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网络安全行业的投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升级。
国家产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龙指出,下一步是进一步扩大网络安全产业建设的融资渠道,丰富生产和整合模式,鼓励企业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推出覆盖网络安全产业上下游的投资基金,形成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的有效投资。
记者获悉,下一步,金融、金融、社会资本等多渠道资金将进一步支持网络安全行业。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生产整合机制。加强优质项目储备,支持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产业投资机构发展,促进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融合。同时,有效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各类投资资金向网络安全领域倾斜,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网络安全龙头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部署资金链项目链,发挥金融资本赋能效应,促进网络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
工信部金融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进一步发挥金融增权效应,深化产学结合,推动网络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协同。具体来说,要做好产融结合的顶层设计,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为重点,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的协调;基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安全防护需求,推动创新资本向前瞻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领域转移;支持金融资本提前布局新兴领域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加快核心技术突破,解决行业痛定思痛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