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预装“木马” 制造商的业务不能这样理解

“黄金品质,屹立世界”曾经是一个手机品牌的口号。根据红星新闻最近的报道,记者咨询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该公司的一家参股子公司通过与其他公司合作,在该品牌约2652万部手机中植入木马程序,以“直播”方式赚钱。

黑客通过软件版本升级更新将木马病毒植入用户手机,从而控制用户手机,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和伎俩。但是,这次事件不是黑客造成的,而是手机厂商造成的。

很多智能手机厂商用户基数巨大,日流量可观,潜在商业效益巨大。于是,有人用歪脑筋非法捕捉用户信息,诱导流量,通过植入木马软件、黑客远程控制等手段,让用户变成“肉鸡”。

木马软件在后台偷偷运行,很多用户并没有察觉到异常,手机被非法操纵,知道了也是吃了亏。不久前,浙江警方破获的一个木马植入案,开启了一条黑灰色的产业链:“薅羊毛”集团和个人处于最下游,二手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并解码的中介机构处于中游,设计生产木马程序的科技公司、主板厂商、手机厂商处于上游。

可见相关案件背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集团,分工精细。更可怕的是,一些手机厂商也参与其中,在手机出厂前,系统或相关应用就已经植入木马,用户难以防范。

手机厂商参与植入木马,违反了保护用户安全的责任,破坏了用户对其的信任,违反了相关法律,造成了很多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对于这次企业运营的“肉鸡案”,我们不仅要惩罚当事人,还要严惩涉案手机厂商,追回非法所得,赔偿用户经济损失。同时,监管部门要借此机会对手机行业进行整顿,检查其他厂商是否有类似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机制造是保障手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或源头,必须全力制止源头的“污染”。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