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发展,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重点,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地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北方重工被誉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的摇篮”。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借助企业混业改革带来的发展动力,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和效率的持续发展,结合国家战略和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成功实现涅槃重生。
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培育元”
“自从企业混改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被叫停多年的三次机构改革,真正从墙倒众人起,管理和经营机制彻底改变。”北方重工结构件部部长荣思良是此次体制改革的受益者。“在混改之前,干部提拔就像是‘保险’,降级的很少。现在企业里的干部可以上上下下,提拔干部看业绩。”荣思良,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聘为厂长,管理700多人。在他的领导下,结构件厂的大型零部件月产量从原来的600吨增加到现在的1800吨左右。
干部能上能下不是北方重工业的空话。张逸飞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目前是一家大型零部件厂的厂长。2019年北方重工混改之初,因连续两个月未完成任务目标被调离岗位培训,每月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底薪。在培训期间,他认真思考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训结束后,他重新参加了工作竞争。现在他管理着北方重工数量最多的一家分厂。
北方重工业实行“劳有所得,劳有所得”的分配制度。自2019年4月30日起,企业实行混改,根据奖励政策,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销售人员兑现奖金2362万元,最高个人奖金超过100万元。给设计和R&D人事472万元提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高个人获得5万元。2019年8月,生产任务最多的结构件厂106名员工月收入突破万元。截至2020年11月30日,北方重工已发放各类特别奖8837.2万余元,其中最高个人清偿债务奖励一度超过840万元。员工的工资随着职位和贡献的变化而变化,这确实使收入增加和减少。
依靠企业技术优势带动市场,以产品创新创造效益
要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这不仅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北方重工业努力的目标。混业改革实施以来,方大集团向北方重工注入1亿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为北方重工实施创新战略铺平了道路。
MLL1200螺旋立磨装机功率1200kW,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螺旋立磨。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极高的场地利用率,比传统的研磨设备节约能源30~50%,并且可以满负荷启动,使用寿命长。它的技术只掌握在几家国外大型采矿设备公司手中。在
2020年3月1日,经过10个月的艰苦研究,北方重工设计团队成功测试出首台T12主动式多功能履带式铲运机在工作条件下,彻底打破了欧美国家的垄断,填补了国家工程机械领域的空白,再次展示了北方重工自主研发制造的实力。T12主动式多功能履带式铲运机集机电、液压功能于一体,具有铲、运、平、整等功能。可一次性完成铲运、整平、修整等施工作业,铲运能力可达每小时300立方米。与传统的挖掘机铲装、装载机运输、推土机配合作业相比,具有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掘进技术一直是北方重工业的传统优势领域。目前,北方重工不仅参与了包括沈阳地铁工程在内的多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首次将掘进技术引入煤矿巷道施工。我国北方重工设计制造的第一台4.5m全断面半煤岩掘进机新产品,在半煤岩地层掘进,月施工进度600m以上,不仅解决了目前传统的敞开式或双盾构掘进机无法在半煤岩地层掘进的地质适应性问题,而且扩大了掘进机在煤矿巷道施工中的应用范围。
通过一系列产品创新,北方重工在许多新兴市场开辟了局面,拓宽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把握市场规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企业优质发展
通过混业改革的实施,北方重工依托全新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在方大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不断释放创新发展的源泉,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目前已陆续完成550m。带式烧结机等4种传统产品的技术升级和HLS-415新型烧结环冷机等10种新产品的开发,通过扩大经营范围、提高产能,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增长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全面进入“快车道”。
作为带式输送机领域的龙头企业,北方重工率先在中国开展了带式输送机通用零部件的“三位一体”设计和R&D,并取得了成功。这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设计效率提高了30%以上,缩短了技术准备周期,为今后带式输送机产品的数字化发展和产品信息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北方重工依靠灵活的制度和机制,积极寻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来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2020年,方大集团投资10亿元进行设备升级,帮助北方重工业快速突破产能限制,形成规模优势。通过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举扭转“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
作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北方重工将凭借混业改革带来的巨大活力,继续提高新产品研发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坚持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同步发展,遵循工业4.0产业智能化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装备技术和装备质量,重塑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项目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