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商誉“爆炸雷” 83家公司也处于危险之中

对企业来说,商誉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头顶。每年年底,上市公司往往会以各种商誉爆炸来“吓唬”投资者。

事实并非如此。某公司凭借自身“实力”登上a股“热搜榜”。

12月23日晚,北京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码科技”)宣布,由于2020年被收购的四家子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56亿元至61亿元。

受上述消息影响,数字科技于12月24日限定价格19.93%。公司股价当日收于4.34元,总市值50.86亿元,市值一天蒸发12.65亿元。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数字技术拥有58100名股东。

减值超市价值

公告称,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上市公司收购四家公司形成的商誉余额为61亿元。其中,收购BBHI公司产生商誉余额56.28亿元,收购日本及日本同行产生商誉余额3.32亿元,收购金路产生商誉余额8503.84万元,收购定远广信产生商誉余额5560.08万元。

根据数字科技的预计计提金额,最高计提比例将达到100%。

《国际金融报》的记者注意到,这次计提的商誉减值总额直接超过了公司的总市值(12月25日收盘市值44.41亿元):从收益上来说,这个数额大约等于数字科技一年的运营。收入(2019年公司收入57.21亿元);从利润来看,2010年至今,公司净利润总计21.07亿元,所以数字科技近十年的利润总和似乎还不到这次应计金额的一半。

公告发布后,深交所迅速发出询证函,要求上市公司补充对、日月同行、金之路、定远商誉减值测试的详细流程,并检查本次收购目标前期业绩的真实性,以及本次报告期内是否存在业绩“大阵雨”。

需要指出的是,数字技术同时因为资金占用问题被监管部门“点名”。

12月23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对实际控制人张志勇采取纠正性监管措施的决定。文件指出,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2019年占用公司资金1.21亿元,2020年1-6月占用公司资金4.16亿元。但上述资金占用事项未能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中国证监会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时任总裁的张志勇对公司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应采取有效措施,在公司2020年度报告披露前完成资金结算。

目前,对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控股股东和一致行动人提出以现金、现金等价物或其他优质资产等多种形式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并对资金占用支付利息;实际控制人张志勇拟将其持有的金科汇信资产2000万股转让给数字技术,以直接补偿其侵占公司部分资金的行为。

并购“雷霆”

根据公共信息,成立于2004年的数字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智能应用和服务、智能通信物联网业务、智能营销。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推出了多项收购计划,其中最高的是以63亿元人民币收购宁波诺信的案例。

2016年,美泰诺(上市公司的前身)宣布,将通过发行股票、支付现金、筹集配套资金等方式,以63亿元的价格从一家兄弟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手中收购宁波诺信(全称“宁波诺信瑞聚投资有限公司”)。后者的主要资产

据悉,此次收购BBHI的溢价高达2907.39%。完成后,上市公司全资拥有宁波诺信,并间接持有BBHI公司99.998%的股权。根据当时的公告,BBHI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从事广告供应方平台业务的互联网营销公司。其主要客户包括雅虎、微软、谷歌等。它还为雅虎和微软必应广告网络提供供应端媒体管理平台。

高溢价往往伴随着高业绩承诺。

根据相关公告,交易对手承诺BBHI 2017年至2019年扣除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158.7万美元、8590.5万美元和9993.1万美元。

在上述收购之前,上市公司还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收购了该“迅雷”的其他三家“主角”(全称“日月同行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金之路(全称“浙江金之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定远广信(全称“北京定远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被收购公司虽然履行了业绩承诺,但在博奕期结束后,对业绩“恰恰变了脸”。

此次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四家子公司的业绩统称为“大跳水”:2020年前三季度,BBHI营收同比下降21.14%,净利润同比下降83.54%(约1074万美元,仅2019年)。年净利润的11.78%);日月同行的收入和净利润也分别下降了66.07%和116.25%;金枝路收入下降46.39%,净利润-842.78万元,同比下降174.98%;定远广信的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86.2%和231.42%。

这些公司处于危险之中

数字技术在a股不是孤立的案例。

记者发现,自2020年以来,盛兴、三生教育、新利泰等上市公司都预测到了商誉减值的风险。

具体而言,今年8月,上市公司习水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为其公司天安财产保险全额计提商誉减值8.2亿元,否则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相应减少8.2亿元;魔药表示,因子公司亏损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61亿元,预计到2020年底累计净利润将出现较大亏损;再加上如今的数字科技,子公司造成的商誉减值至少有56亿元。

分析师认为,并购形成的商誉是一把“双刃剑”。巨大的商誉会增加公司的总资产,但也可能成为“矿”。一旦引爆,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或股价带来巨大影响。

由于高溢价收购通常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誉,2015年至2016年a股上市公司大量进行高溢价收购所造成的“后遗症”一直延续至今。风统计显示,2018年共有871家上市公司共募集商誉减值1658.6亿元,是a股商誉减值最高的一年;2019年,这一数额仍高达1456.58亿元。

记者发现,仍有一些上市公司商誉比例较高。

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0年9月30日,a股83家上市公司商誉占总资产的30%以上,32家公司占40%以上。其中国华网坛商誉占比最高,达到63.77%;商誉的成功运营,新开源、东方通和航天智造占总资产的50%以上。

此外,数字科技第三季度财报还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商誉总计61.86亿元,占数字科技总资产的45.42%;如果按照最大计提金额(61亿元)计算,计提金额将占公司商誉总额的98.61%。

对于商誉占比相对较高的情况,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投资者)在选择商誉占比相对较高的企业时要谨慎,可能存在“打雷”的风险。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