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G手机销量将超过75% 解决“缺乏核心”的痛苦需要

我们的记者李嘉

目前5G正在渗透和改变人类生活。自去年6月6日工信部颁发5G牌照以来,中国5G发展迅速,商业产品日益丰富。5G手机的发展已经跑出了“中国速度”,5G技术渗透彻底,与民生消费息息相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国产手机总出货量为2.81亿部,其中5G手机在国内市场的累计出货量达到1.44亿部,占比51.4%。11月,中国5G手机出货量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68.1%。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和珍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开通了70多万个5G基站。预计5G手机年销量将占手机总销量的75%以上。”

2020年,5G的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疫情和新技术将给整个行业带来挑战和机遇。华为、小米、vivo、OPPO等龙头企业5G手机占比高速增长,手机巨头纷纷加入自主研发芯片的洪流,紫光展锐、大唐电信加快5G芯片产业链建设.全行业共同加快了5G产业链的布局和R&D,推动了芯片的国产化。

如果2019年是5G手机爆发的第一年,2020年是5G手机大规模普及的一年,那么2021年将是5G手机应用爆发的关键一年。

低端手机厂商正在逐渐消失

2020年,手机市场将动荡不安,5G将成为手机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为了把握2020年5G商业化的关键节点,各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调兵遣将。通过一年的布局,华为在5G手机产业链中深度延伸。vivo实现了5G智能手机覆盖从1000元到1万元,OPPO将5G手机的价格下调到1000元,小米用5G手机冲刺高端,格力也推出了首款5G手机。

Vivo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5G手机已经成为公司的常态化产品,2021年5G手机在产品总量中的比重还会继续增加。”

“目前5G宽带向普通家庭的转变主要在高清视频的使用上,未来会迅速渗透到整个家庭空间。华为的5G技术今年在手机等多个类别实现了快速覆盖,2021年将在家庭领域进一步拓展。”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品牌组经理李英华告诉记者《证券日报》。

据《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20年,在龙头企业迅速加大5G手机产销比例的同时,魅族、锤子、360等品牌在5G领域发展缓慢,许多中小手机厂商逐渐消失。

根据天眼查APP的数据,目前有超过38万家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包括“手机”,状态为“工作、生存、迁入、迁出”。从成立之日起,2020年初以来,全国新增“手机”企业5.5万余家,同比下降29.37%。

“今年广东省近30%的中小手机厂商已经消失,包括很多低端手机组装企业,以及承包大型手机厂商的企业。由于低端手机销量下降等因素,这些小工厂被解散。随着5G等高科技手机对低端手机的迅速替代,低端小品牌的生存极为艰难,大部分在本轮洗牌中被淘汰。”深圳当地一家手机制造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证券日报》。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手机产量为17.01亿台,其中广东省生产7.05亿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1月,国内手机市场共上市417款新机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曾表示,目前全国拥有网络接入牌照的终端有253台,其中5G手机218台。

易观国际终端和进口应用中心主任约翰杨(John young)告诉《证券日报》记者:“5G已经成为主流机型的标准,2021年将渗透到90%的新机型中。”

现在中国5G发展速度和贡献率都在世界领先。IDC数据预测,2020年,5G手机全球出货量约为2.4亿台,而中国市场的贡献将超过1.6亿台,约占67.7%。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占据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中国联通5G推广领导小组终端组专职副组长、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持中心副总经理陈风卫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5G手机终端的现状是新手机迭代快、规模小。在5G时代,具有R&D能力的龙头企业将成为市场的主力军,行业将在5G技术的影响下继续洗牌。运营商与移动终端厂商的合作模式将从手机延伸到内容和高清领域。这将使市场结构变得不确定。”

“5G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设期、高速发展期和成熟期。目前中国处于第一阶段。手机等智能硬件也在高速进入市场。预计2021年,5G手机销售的爆炸式势头将持续,从中受益的行业有5G设备厂商、手机厂商、5G芯片、光模块等关键元器件、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同时,由于5G大带宽、宽链接、低延迟等技术特点,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医疗、工业机器人应用于行业,以及云游戏、智能家居、个人应用中的AR/VR。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应用,5G手机的应用和内容会更加丰富,甚至在这些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机械工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创新中心主任宋佳告诉记者《证券日报》。

中国本土企业软实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预测:“中国5G手机市场不仅是全球重要的手机市场,也是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重要市场,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未来,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5G手机用户将迎来重要的变革浪潮,在此期间,世界手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耳机制造商加快芯片自主研发

在低端手机厂商逐渐消失的同时,龙头手机厂商正在迅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更大的话语权,他们开始向芯片等产业链上游延伸。

“华为正在加速手机芯片和系统领域的研发,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已经可以应用到华为5G手机上了。基于华为的鸿蒙分布式系统,华为与美的、长虹等家电公司也处于合作推进智能家居应用发展的阶段。”李樱说。

除了华为,小米还推出了自主研发定位的高端量产芯片。OPPO在集成电路行业布局上也频频出手,先后成立了多家芯片相关子公司,投资芯片企业。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透露,未来三年OPPO在R&D的技术总投资将达到500亿元。

虽然许多制造商在芯片领域布局,但真正掌握芯片R&D技术的制造商仍然不多。根据天眼查APP的数据,过去五年,芯片相关企业注册数量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截至发稿时,中国已新增6万多家芯片相关企业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加强自主研发迫在眉睫。在AIoT中,芯片处于核心位置,也是智能门锁和手环在手机周围延伸的控制中心。手机ODM厂商在国内外发展自有品牌业务都有很大的制约,缺乏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开发芯片并不容易。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曾经说过:“芯片是手机技术的最高点。”芯片自主研发周期长,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实现自主研发的企业,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深厚的积累。任中做筹码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

周锡兵说:“中国缺少拥有完整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产业链的企业。R&D对手机企业的投资也有待提高。芯片是金字塔的顶端,手机企业必须积累大量核心专利才能向产业链上游扩张。在技术含量高的5G时代,芯片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

“5G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成为5G时代的趋势。软件和服务在手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手机制造商的性质将发生变化,成为一家“硬件和软件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技术公司。”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晓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多项措施促进国产芯片的开发和应用

除了华为、小米、vivo等头手机厂商,在手机产业链的上游,国内其他芯片厂商也在加大研发力度。

紫光展锐5G手机业务副总裁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20年初,紫光展锐推出了5GSoC t 7520芯片,开发了通信、视频等多项先进技术。目前很多品牌手机厂商都在开发基于这种芯片的手机。目前5G智能手机芯片产品中紫光展锐的布局已经覆盖了低、中、高端。未来,我们将推动5G向工业电子、家电、能源等成千上万个行业渗透。”

“随着芯片公司出货量的增加,预计随着芯片价格的下降和2021年低端芯片的出现,5G手机的价格将进一步下降。届时,5G手机在中国的比重有望达到80%以上。目前5G手机普及的最大障碍是资费和缺乏标志性应用。这两个问题解决了,5G手机的销量就会大规模爆发。”研究员、高级通信工程师柏杨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说。

他认为:“从今年的麒麟事件开始,各大手机公司都明白了‘嘴唇死了,牙齿凉了’的道理,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谈到中国的芯片建设,紫光国威副总裁苏称:“集成电路作为资金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在和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资周期长,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对重点集成电路领域的持续滚动支持机制;考虑到集成电路产业的有效期较长,集成电路产业政策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需要重点关注前后政策的衔接;继续培育国产集成电路产品的应用生态,提高行业对国产芯片的理解和认识;综合运用政策、金融等措施,推动国产芯片的应用。”

周锡兵表示:“现阶段,芯片产业链各方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集中资源提升中国芯片制造能力,实现从设计到制造到商用的闭环。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共同努力,打通芯片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