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12月29日,大型电视故事片《从十八洞出发》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者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知名社会科学理论专家、知名文学评论家、媒体专家,以及《从十八洞出发》的创作代表齐聚一堂,对该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专业的分析。
照片由研讨会组织者提供
《从十八洞出发》从12月26日开始每晚730小时在湖南卫视播出,社会反响热烈。很多网友留言:“扶贫是为了每个公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个节目可以记录扶贫和国家进步。真的是故意的!”“精准扶贫的‘中国画卷’的恢宏描绘,当地的巨大变化,以及村民的真实生活,这种火热的生活氛围是温暖而动人的!”
在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马丽表示,《从十八洞出发》是一部重量级作品,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把嘉宾请出演播室,把采访搬到农家,记录田间沧桑,描绘了中国多层次脱贫攻坚的图景。
《从十八洞出发》是一部具有纪实和理论特色的电视故事片。分为五集:《首倡之声》 《精准之方》 《时代之魂》 《旷世之业》 《未来之路》 《从十八洞出发》 《红旗文稿》。该片总导演李介绍:“‘从18洞开始’”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第一地;还有一个意思是,脱贫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从扶贫到更高的农村振兴高峰,我们将重新开始。"
照片由《从十八洞出发》剧照提供
参加会议的专家、《从十八洞出发》杂志社长顾认为,《从十八洞出发》在用简单的语言让当地人发挥主导作用,让周围的人讲述身边的故事,普及可以推广复制的“精准扶贫”经验方面做得很好。“明年,我们将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什么我们媒体人工作和服务?如何传播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从十八洞出发》这部片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从十八洞出发》是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的高度融合。它用温柔的镜头讲述了中国扶贫的独特故事,同时上升到人文情感的层面,挖掘人物的个性,调和人物的情感。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文化创意作品,反映了扶贫。
"这个节目体现了一种跨媒体叙事的形式和手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奉认为,《从十八洞出发》融合了电影、新闻、综艺等多种形式,穿插了微录、访谈等多种手法。这项工作整合了时代最先进和创新的媒体素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媒体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松认为,《从十八洞出发》是一部以电影为基础的扶贫总结,故事风格的叙事,电影层次的设定,场景的策划,互动对话,戏剧性的画面,是一个“教科书式”的电视话题。
研讨会上,《大地颂歌》总策划、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湾)副总经理兼总监徐荣透露,《江山如此多娇》是——《扶贫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接下来是电视版0103010史诗歌舞剧和电视剧01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