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纪录片如何才能持续改进

近日,以体育为主题的纪录片《棒!少年》在影院上映,以流畅的剪辑和感人的故事呈现引发热议。在不久前举行的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该片被评委会评为特别推荐的优秀纪录片,也引起了人们对国产纪录片的关注。

纪录片被称为“时代影像”,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纪录片的年轻观众激增,观看纪录片成为年轻人了解和探索世界的重要窗口。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20》,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取得了诸多突破,整体质量有所提高。目前已进入优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链各环节日趋成熟,整体发展趋势持续改善。

近年来,大量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开始流行。如《舌尖上的中国》 《我在故宫修文物》 《航拍中国》,不仅创造了高收视率,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一些电影纪录片在票房和口碑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棒!少年》为例,影片有大量的侧影、空镜等镜头设定,以及成熟的叙事文本和剪辑手法,传达了对时代变迁、青少年成长、体育发展的人文思考,让观众获得一种戏剧般的身临其境的观感。观察往年上映的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获得1.7亿,《冈仁波齐》以1500万的制作成本获得近1亿。这些成就都离不开电影本身优秀的内容质量,体现了国内纪录片对融合社会关怀和艺术品质的探索。

但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相对于电视屏幕和流媒体平台,大屏幕仍然是纪录片的门槛,很难进入电影市场的主流。如何让更多的国产优秀电影纪录片叫好,赢得大的一席之地,促进电影纪录片更好的融入电影市场,在电影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为世界电影和纪录片行业提供中国经验?

一方面,要使电影创作更加多样化,解决创作来源问题,培养观众更加多样化的审美习惯,从而促进电影纪录片更好地融入电影市场。电影观众审美情趣的多样化,最重要的是在创作上下功夫,市场应该提供更多样化的电影,包括纪录片。另一方面,电影纪录片要想取得市场成功,不仅要在创作上有好的内容,也不能忽视创作之外的努力。要做好电影上映前的热身工作,在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好上映期的口碑拉动效应。

希望国内优秀的纪录片越来越多,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他们的美,更好地丰富电影市场,更有效地助推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为世界电影和纪录片行业提供更多宝贵的中国经验。(刘洋)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