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电影:主流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海报数据图片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海报数据图片

【文艺潮】

对于中国和中国电影来说,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导致电影院停工半年,给电影业带来了麻烦和压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在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电影院开始分阶段逐步开放。2020年下半年,中国电影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击,重量级作品继续形成观影热潮,在这特殊的半年里创造了新的历史。

电影票房超过北美,未来工业空间可期

受疫情影响,电影业被按下了暂停键。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政府部门率先行动。2020年5月,财政部、国家电影局等部门出台了电影产业税费扶持政策,形成了推动电影产业尽快重启的强大动力。7月,全国各影院有序复业,部分大片开始试水,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国庆档在《我和我的家乡》 《夺冠》等大片的集体拉动下,票房爆棚。10月15日00: 00,中国以129.5亿元的票房成绩超越北美,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票仓。年底农历新年档《姜子牙》 《紧急救援》 《拆弹专家2》陆续上映,继续助推票房。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与前几年相比,虽然降幅巨大,但三四线城市的观影需求明显增加,国产电影占总票房的83.72%。在非常时期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中国的票房已经超过北美,成为全年世界第一。即使这一历史目标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实现的,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活力。疫情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重组和结构优化。疫情爆发前,中国电影业正处于热钱退潮后加速挤出泡沫、资本重组、产业升级的转型期。疫情客观上缩短了这个过渡期。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转变,电影在普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电影产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主流电影越来越成熟,中国的价值传递更加强大

近年来,中国电影逐渐探索出一条主流价值观、艺术表现和类型模式相结合的新的主流电影创作道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新主流电影表现不错,爆片如《送你一朵小红花》 《温暖的抱抱》 《我和我的家乡》 《夺冠》 《姜子牙》 《金刚川》。许多电影的票房都超过了10亿元,这已经成为真正的市场主流。

这部电影展示了中国在摆脱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点就到家》采用拼盘叙事模式,五个故事聚焦医疗、扶贫、教育、环保、旅游等方面。通过喜剧,以幽默的方式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普通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情感,引发人们的思考。《紧急救援》讲述了新一代农民利用现代网络脱贫致富的故事。这两部电影分别取得了28亿元和3亿元的票房成功,显示了新主流电影的强大吸引力。

这部电影描绘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我和我的家乡》从敌我不同角度描述了志愿军面对美军反复轰炸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弘扬了抗美援朝不畏s

这部电影凸显了中国电影产业系统化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灾难动作片《一点就到家》要面对天空、地下、海上、火灾救援场景的考验。影片并没有像题材类似的电影那样完全依靠后期特效的支撑,而是采用了现实生活拍摄与特效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生动、感性的奇观形象。《金刚川》在不到三个月的生产周期内移交,并取得了较高的完成度。还有动画电影《夺冠》,创造性地改编历史人物的故事,将工业化的生产能力与民族审美的追求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审美特色的动画形象建构。这些都是中国电影产业系统化生产能力升级的重要标志。

电影呈现出多学科、多类型协调发展的趋势。纪录片《紧急救援》展示了叶嘉莹坎坷的一生,却又念念不忘用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来追寻自己原本的心。还有犯罪片《金刚川》,奇幻片《姜子牙》,青春片《掬水月在手》,文艺片《除暴》等。它们也扩展了各自的体裁主题。

总之,2020年,中国电影关注历史和现实,通过民族精神的艺术展示为观众提供精神动力,这也提升了电影人和电影市场的士气和信心。

新的发行方式刺激了市场生态,低成本电影可能迎来春天

2020年1月25日,退出春节的《赤狐书生》在互联网平台首播。之后电影《热血合唱团》 《一秒钟》也陆续在视频网站播出。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疫情期间人们的文化需求,但也引发了影院、业界乃至社会的强烈反应。电影试水网的发行模式更多是疫情下的一种特殊选择。影院发行仍然是电影发行的主流,网络只是其有益的补充。疫情过后,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的热情也表明,电影院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交流的特殊空间,正在成为一种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的稀缺资源。

虽然网络发行不会成为大多数影视公司的选择,但它确实为电影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想象空间。我们看到一批年轻导演的低成本电影开始探索线上发行。《囧妈》 《肥龙过江》 《大赢家》等作品在视频网站首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部分作品在网络口碑的推动下回归影院,形成了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中国艺术影院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网络发行为制作成本有限、在电影编排和特定观众方面没有优势的低成本电影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如果未来能够形成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电影大量积压与影院发行有限的长期矛盾,进一步细分观众,创造新的观影需求,促进年轻电影人才的成长,从而刺激电影产业的供需平衡,优化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多样性和艺术多样性。

目前,时间表仍然是电影发行的主要因素。暑期、国庆、春节等黄金时段竞争激烈,宣传开发投入大,电影编排压力大。随着观影需求的多样化,很多电影人已经看到了隐藏在日常日程中的机会。比如《春潮》 《春江水暖》这样的电影,避免了黄金期的对抗,以不同的方式登陆每日期,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为巅峰发行做了有益的尝试。

2020年,中国电影面临困境,用优秀的作品传达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实力,鼓舞人心,温暖人心。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加快,中国电影在未来一定会产生更多高质量的作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作者:张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