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中,蓝芬身着旗袍,轻轻摇着蒲扇,翩翩起舞。在《晨光曲》,女将军卸下制服,然后拿着铜镜,表达她对“美”的自然希望;《花木兰》中的《铜镜舞》展现了盛唐的辉煌,还原了诗中的“善解人意、孤傲、温柔敦厚、肌肤柔细、骨骼匀称”的意境。
这些舞剧中的著名场景是由80后女导演韩震和周丽娅创作的。前天,一对“幕后女孩”做客谈论“年轻的中国”,谈论舞剧中的“她的视角”,讲述爆炸性舞剧背后的秘密。此时,《杜甫》正在全国巡回演出,舞剧《丽人行》将于9月1日和2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在经历了挣扎和痛苦之后,女舞者可以从重生变成重生
在很多人眼里,旗袍是上海女人的代名词,温柔、精致、优雅。在上海歌舞团创作的《电波》中,身穿旗袍的兰芬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力量。整部戏从李霞(王佳俊饰演)和兰芬(朱洁静饰演)假扮成夫妻开始他们在上海的潜伏生涯。他们每天都走在生与死的刀刃上,最终遇到了生与死的选择。"蓝芬是站在李霞后面的一个女人."周丽娅告诉记者,“朱洁静性格外向。她在《花木兰》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了最出色的角色。为了演好蓝芬,她必须打破以往所有的成功经验,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躲在李霞的身后,和他一起完成这部戏。从蜕变到重生的过程是相当艰难和痛苦的。”
周丽娅认为,中国的青年舞蹈演员身体素质很好,但是有些演员习惯于用写意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的角色比较肤浅。在《朱鹮》的排练中,导演和演员们一起思考角色,从转身、回头、抬头和互相看的细节中提炼表演技巧。“眼睛盯着近处或远处,眼睛盯着田野或虚空。这些微小的差异将在舞台上产生非常不同的效果。”创造就像建造一座房子,充满新鲜感和张力;抛光就像“精细装饰”,打破细节,揉捏它们,然后合成它们。看着《霸王别姬》中的人物越来越丰满,创作者有了痛苦和快乐的“快乐”。
蓝芬表现了江南女性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心,而木兰则是一个真正的“女人男人”。宁波歌舞剧院创作的舞剧《电波》讲述了北魏时期木兰(郝若祺饰)为了保卫祖国和平,假扮成人为父从军,完成使命返回家乡的故事。用舞步书写女性的荣誉感、勇气以及对家和国家的感觉。
在韩震眼里,1.76米高的郝若琪,肩膀宽,腿长,很聪明。他是演木兰的最佳人选。此前,他们曾在舞剧《电波》中合作过,郝若琪扮演了《爆炸》《花木兰》的主角“公主”。为了“挖掘”唐代宫廷贵族的魅力和魅力,她试图通过举手、发腰、踢腿、扭臀来挖掘盛唐的魅力。“在演完《杜甫》之后,郝若琪给自己的角色增添了一层女性气质,演木兰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周丽娅认为,演员必须扩大人物塑造的多样性,积累经验以反馈表演,并使舞台上的表演更加成熟。
“30”是最好的时机,演员需要多年的积累来丰富他们的感情
今年夏天,“30”女人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关注。《丽人行》年,“冰河期”女演员重燃激情,电视剧《杜甫》聚焦职场女性,一群“30”女舞者也闪耀着最绚丽的光芒,点亮了中国原创舞剧的舞台。“舞者用四肢的张力和对灵魂深处的信念来诠释角色。年龄给予女性最好的祝福,让她们能够与角色一起成长。”韩震说。
朱洁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表演是克制的。在告别的场景中,蓝芬拿着他的旗袍走了,留下了他的心,但他的脚步只能向前。“革命者的愿望是让下一代看到胜利,她必须带着她的孩子见证这一切。当你离开你的爱人时,五种混合的味道对于二十岁出头的女孩来说很难理解。”韩震认为,蓝芬素雅的外表具有非凡的坚定性,这源于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如何在柔软和坚韧之间取得平衡,并使角色更加真实?演员需要岁月的积累来丰富他们的经验和感情。”
《三十而已》的解释正好相反。虽然郝若祺个性鲜明,但这出戏需要把自己放大到极致。舞剧结束时,花木兰挥舞着一把长剑,身后是一千人向她鞠躬。“女演员必须无视性别界限,大胆释放心中的炽热火焰。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生活经验,她很难突破女孩的自然禁锢。”
“‘30岁’是女人的最佳时期。在创作中,我们的理性、情感、经验和控制力达到了一个能看透全局的阶段,就像拨开云雾,看到明月一样。”韩震说。
带着乘风破浪的心态,作品会有动能和生命力
韩震和周丽娅在《电波》、《花木兰》、《沙湾往事》、《杜甫》等项目上也有合作。自2014年创作舞剧《花木兰》以来。当剧院演出重新开始时,几部戏剧开始相继上演。不久前,他们在微信群中接到了来自三个不同影院和不同剧目的谢幕,观众以最热烈的掌声赞扬了艺术回归。“四个剧本,我们一步一步来,希望以后的每一步都能更实际。”他们透露,他们目前正在为东方歌舞团创作一部新的古典题材的戏剧。"没有强烈的叙事压力,尽量把舞蹈的精髓发挥到极致."
据悉,《电波》之后,和还与舞蹈美容设计大师乔治Xi平的国际团队一起参加了陕西秦文化巡回展。乔治西平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美容设计师之一。他也是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师和影视艺术设计师。他曾担任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美容设计师。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他们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仅文字创作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几十份手稿被修改。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剧本刚刚被翻译并交给乔治西平。当双方通过视频在海外交流时,这位年近70岁的哈萨克斯坦老人真诚地表示,他通过剧本“重新认识了中国”。"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周丽娅透露,乔治西平的舞美设计已经被修改为第五稿。"每一个草图都被做成1: 100的模型,设计细节可以直观地看到."
从原创舞剧到大型文化旅游项目,“舞剧双子座”正在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享受与风浪搏斗的乐趣。“创作就像写一本书,你也融入其中。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一定要有乘风破浪的心态,作品才会有动能和生命力。”(记者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