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北方电影节论坛:北京应该成为高素质电影人才的港口

王中磊、卢川、李逊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了“十年——周年”主题论坛

导演陆川

8月23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网易娱乐8月24日报道 举行了“十年——周年”主题论坛。国内著名导演陆川作为嘉宾出席论坛,并与陈思成、温牧野导演、华谊兄弟CEO王中磊、电影学者李迅、策展人沙丹等资深电影人就北方电影节的发展方向和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对话。在论坛上,导演陆川表示,北京作为一个能够激发年轻导演创造力的城市,未来应该成为国际高质量电影人才的港口,而作为北京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北方电影节应该向全世界展示这些资源和人才。

电影节是电影人的盛会 北京是唯一能激发年轻导演创作的城市

“十年如影”是今年北京电影节的第一个论坛。以电影节为主题,探索北京电影节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作为国内外电影节的常客,陆川导演对电影节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40多个奖项。在论坛上,陆川承认他从电影节中受益匪浅,每次去电影节看其他导演的电影,他都觉得电影世界很广阔。私下里,我经常在网上订票看北方电影节,尤其是黑泽明的电影。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和看DVD完全不同,那是非常令人愉快的。陆川说,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人的盛会,也是传播电影文化的盛会。电影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是一种可以把世界上热爱电影的人团结起来的语言,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北京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北方电影节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支持中国年轻电影人的重要平台。在谈到北京与电影创作的化学反应时,陆川说,北京是中国唯一能激发年轻导演创作灵感的城市。在北京,我总是有战斗精神,因为我周围的电影人都在创作,我不能在任何时候放松。在另一个城市,电影似乎突然离你很远。尽管北京的生活不一定像其他城市那样舒适,但这些电影制作人、电影公司和文化在北京的积累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北京举办自己的国际电影节,并向全世界展示这些资源和才华就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与传统影业应相互成就 北京要成为全球优质电影人才港口

在论坛上,当谈到网络影视对传统电影的影响时。陆川表示,他并不排斥互联网,但该团队未来还将涉足网络电视剧和网络电影。陆川承认,网络电影的灵活性让他想尝试,甚至在拍摄《寻枪》的时候想到了力量。“那时候,只有很少的设备,每天抵抗机器,每天拍摄人,也许在拍摄网络电影的时候,他还能回到那个时代。一种更简单的电影制作方式。”至于两者的关系,陆川认为它们是相互成就的,而不是相互埋葬的。“两者之间肯定会有竞争,但他们也相互尊重,尊重制作、故事和表演。”例如,他说奈飞的优秀电影《爱尔兰人》和《婚姻故事》并没有因为在互联网上播放而失去质量。相反,互联网上的作品可以通过传统电影得到滋养。

与此同时,陆川认为,具有行业标准的中国大片也是走向世界的最具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充满荆棘。在论坛上,陆川透露《749局》的拍摄曾经让他很不舒服。剧组最多有四位奥斯卡大师,一切都要经过程序,每天都要写无数封邮件。然而,这一经历也让陆川受益匪浅。他总结道:“我们真的需要艺术和摄影等不同层次的高质量技术人员来支持导演的想法,因为我认为好莱坞有更多的高级技术人员储备,他们被全球吸收。”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成为国际高质量的电影人才港,吸纳世界各地的高质量人才,让我们在拍电影的时候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