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主流电影的商业化

8月29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但这一行业盛事带给中国电影的激动人心的精神和深刻的思考并没有停止。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的行业专家和领军人物围绕“内容为王——,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主流电影商业化”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不仅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创意制作、市场开发和商业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也为下一阶段主流电影的商业化指明了道路。

“我们坚信,讲好中国故事,突出时代精神,可以使主流商业电影在市场上迸发出勃勃生机。”对于主流电影的商业化,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精确的诠释。

主流大片接踵而来,将激活后疫情时期的电影市场

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给全球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危机也促使了电影产业的产业结构、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调整和变化。对于未来电影市场的转向,亚宁认为:“在后流行时期,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的最大推动力是高质量的内容,即在题材和类型上的多重创新、观察现实的能力、关注社会的能力,以及给予观众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鼓励。优秀的作品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特殊的市场环境更加渴望高质量的内容,这给深度培育内容的电影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未来,一批主流电影将陆续登陆大银幕,这将推动电影市场复苏。电影《夺冠》聚焦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展现了中国女排30多年的成长和拼搏,阵容强大;《紧急救援》以真实的救援事件为基础,展现了默默守护大海、用血肉之躯为中国人民构筑海洋生命线的无名英雄;《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去年国庆冠军《我和我的祖国》的创意思维和风格。这部作品关注的是小人物,通过多个故事将人们记忆中的历史时刻联系起来,引发情感共鸣;因疫情而停播的电影,如军事史诗战争电影《冰雪长津湖》,聚焦于抗击美国侵略和援助朝鲜,以及间谍战争电影《无名》,也将在近期重启。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影制作基地董事长周说:“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主流电影可以很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很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然而,前提是成功的商业化可以导致观众流动,沟通和社会影响。

光荣的文化使命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命题不断问中国电影:承载核心价值的主流主题如何商业化?一个具有高度国家意义的故事怎么会更有感染力呢?答案仍然需要在创造中找到。

“讲好中国故事”,观照现实的主流佳作引人期待

亚宁认为:“电影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电影制作人既是艺术创造者,也是文化工作者。他们希望通过独立开发和拍摄的原创电影作品来分析社会问题,呼应社会思潮,传播时代风格、希望和正能量。”纵观目前,新冠肺炎肺炎疫情过后,观众对“祖国”有了更深的感悟。爱奇艺影业识别了观众的“脉搏”,以高质量的内容回应了观众的情感需求,以高质量、深刻、感性的电影满足了观众对中国精神和时代价值的屏幕想象。

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爱奇艺电影发布了2020年至2021年爱奇艺原创电影新电影名单,展现了鲜明的现实背景。例如,体育主题作品《中国乒乓》展示了努力工作永不放弃的国家运动员的家和国家的感觉;《再见吧!少年》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的康复作品,讲述了普通青少年面对生活困难时不被定义和挫败的年轻态度;作品《你好,英雄》也关注小人物和真实的人,直接触及现实的痛点,写普通人生活中的英雄主义;作品《扫黑两面人》以国家反黑反恶行动为主题,聚焦于民众关注的暴力拆迁等社会敏感话题,表达了国家和政府对危害人民和社会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这些极具商业潜力的主流电影都来源于“爱奇艺原创电影”的积累。

在“打造具有时代价值的高品质电影电影”的宗旨指导下,爱奇艺原创电影从内容创意和模式创新两个方面推进原创电影战略,注重内容布局和商业发展,以现实题材、多元化商业电影和突出时代价值为核心。在项目选择上,重点是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主流价值的电影,并考虑内容表达的全面性、类型和主题的创新性、情感共鸣的程度和思想的深度等。

“强类型+本土化”,主流电影商业化有路可循

对于“主流电影”,保利影业董事长李卫强总结出四个特点:具有主流价值观、高观众和高票房、受观众喜爱和强大的视听技术。对于当前的电影产业来说,“强势类型本土化”是解决商业主流大片制作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市场表现和代表性突出的主流电影包括《建国大业》 《建党伟业》 《建军大业》等重大历史题材、《集结号》 《红海》等军事战争题材、《战狼2》 《流浪地球》 《中国机长》等科幻灾难题材、《烈火英雄》等间谍战争题材和《风声》 000等戏剧题材。在主流电影商业化的过程中,从选题、剧本创作、商业分配、演员和导演分配到公告,他们都在不断地明确和强调“这部电影是什么类型的”和“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一贯的“强势类型”概念将集中创造力,充分实现主流电影的商业属性。

当然,以上典型案例也充分证明,除了“强势型”的视觉体验和情节观看之外,获得受众的情感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样重要。因此,主流电影不仅应该是“强势类型”,而且应该扎根于当地,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

“真正的本地化必须从内到外‘播放’,而‘落地’的主题必须‘播放’。创作者必须赋予地方和民族特色、价值观和情感,以征服观众并打动观众。”著名编剧张伟分享了他的创作观点。“我们过去常说中国电影应该走向世界。也许更实际的态度是面对世界。你不必离开这个世界。你的脚还在当地的土地上。它植根于中国的土壤,态度是面向世界,保持开放。两者同等重要。”

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亚宁的讲话令人激动:“作为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我们拥有世界同行羡慕的电影银幕数量和观众规模。在摆脱了疫情的阴影之后,我们坚信,中国电影的基石依然不变,中国电影市场的新机遇和可能性正在等待我们去创造。”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