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商业区到处都是剧院 街头表演者展示着城市的活力

街头艺人在“街头艺术流动剧场”杨浦表演。本报记者叶照片

一首《梨花颂》婉转动听,马头琴和吉他的对话让围观者止步。上周末,60多名上海街头艺人在大宁音乐广场——轮番登台。“2020上海街头艺术节”将在未来八天内覆盖全市20多个表演点,包括静安公园广场、金虹桥中央广场、大学路和杜甫世界。

到目前为止,上海街头艺人已经形成了“街头艺术流动剧场”的特色。移动,因为他们无处不在,公园,商业区,繁忙的道路,可以表演;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剧院”,是因为他们不是业余演员,而是有计划、有规模、有质量的演出。这流动的艺术景观诠释了城市鲜活的气质和文化底蕴;随着观众的相机和手机的普及,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购物节上一“站”成名,他们是引来人气的“民星”

“我在英国和法国都看过这样的表演。只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街头艺人队伍才能做到。现在上海有了!”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魏徵激动地说。这家“街头艺术流动剧场”在今年的“五五购物节”和“六六夜生活节”上一举成名。据报道,他们已被邀请参加“街头漫步节”,并与商业委员会共同开发新增加的街头艺术表演。每天在静安区巨鹿路、田艾路、虹口区、长宁区豫园路带来四场演出,让精彩的街头艺术为文商结合增添新的光彩。

在昨晚的开幕演出中,活跃在上海街道和商业区的街头艺术家来了。“喂,这不是开着的吗?我还在林肯爵士艺术中心观看了他的现场表演。”“马拉投亲的李海涛,《星光大道》我粉了他好久,原来是上海街头艺人!”“阿尤罗也去了央视《达人秀》”.围观的人不时发现类似星星的惊喜。

由马头琴和吉他演奏的《希格希日》讲述了草原上人和马之间动人的联系;Wa情歌《月亮升起来》温柔,心中流淌;大山的声音把《平凡之路》唱成了一种辽阔高远的意境;有很多艺术家为这次街头艺术节精心创作的作品。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艺术家们专门创作了一个独特的街头艺术版《打起手鼓唱起歌》,献给上海的观众,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他们不是明星,也是人民的明星。很多人已经有了从街头走到剧场的实力。”上海轻音乐团团长褚解宝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很多艺人音乐素养扎实,对艺术充满热爱,但在平台和表演上缺乏一些技巧,无法补上这一课。”。

规范、自律、专业、进取,已经成为上海街艺精神

“街头艺术节”是六年前的事了,也就是说上海引进持牌街头艺人,建立行业规范已经六年了。从最初的8人到现在,团队已经成长到300多人;从最初的“汇报表演”,只能表演40分钟到现在的90分钟,每年都有节目创新;从练习音乐到翻音乐库,到今天能够作曲、作曲、创作原创作品、发行专辑、聚集粉丝……上海街头艺人努力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上海街头艺人的成员来自全国五六十个城市,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追求艺术梦想的人们。现在他们已经成为80、90后的主力,00后逐渐开始加入。"他们在这个平台上不断追求精细,追求卓越."魏徵说:“标准化、自律、专业和进取已成为上海街头艺术的精神。”

舞台上,一首带有阿拉贝拉音乐的《明天会更好》在动。主唱是杜,全场都是专程赶来的歌迷。被街头艺术兄弟和城市表演协会亲切地称为“阿杜”,连续两年获得“上海最佳音乐街头艺术”称号。在持牌街头艺人中,上海率先提出“全职艺人”的概念,阿杜就是其中之一。乐队和艺术家,有些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有些拒绝了在商演的各种机会,致力于街头艺术表演,把街头艺术作为他们的正式职业,每天勤奋地排练节目,按时在街上表演。他们带头遵守“艺术家守则”,把上海街头艺术应有的言行规范起来。

“如今,全职艺人占街头艺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只有达到专业水准的艺人才能通过审批。”魏徵说,每一批上海街头艺人经过严格的筛选、考试和培训,都可以获得街头表演资格。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全日制、半全日制和免费就业的方式。六年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队伍稳步壮大,涌现出许多高学历、高水平的艺术家。

李海涛,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主修马头琴,能歌善舞。师从演奏家齐保利高、二登卜等人,也师从欧度苏容、大根苏等胡麦大师。2018年,李海涛来到上海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上海第12批获得认证的街头艺人。李海涛的音乐梦想是利用“无形的”马头琴与各种风格的爵士乐、流行音乐和民歌相碰撞,使民族音乐的灵魂能够代代相传。在这次街头艺术节上,他重新改编了蒙古族传统民歌《希格希日》。“‘希格斯日’是指戴在马头上的镣铐碰撞发出的声音,表达人与马之间的情感。”李海涛非常喜欢这首歌,希望把音乐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更多的听众。(记者童伟静)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