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以“音乐永不停息”为主题的第23届北京音乐节拉开帷幕。今年的音乐节无疑是23年前成立以来最特别的一次。演出内容高度集中,线下内容转移到线上,更重要的是受到海外疫情的影响。这次音乐节第一次没有外国音乐人。这是音乐节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但这个特别的音乐节却为中国本土音乐人提供了舞台。
十位“90后”“00后”小提琴家
演绎贝多芬
在北京音乐节上打开今年的节目专辑,不仅是本地所有的管弦乐队、指挥家、表演者和歌手,而且“90后”和“00后”也占了绝大多数。新一代执政时,音乐的“后浪”密集出现,成为本届音乐节线下音乐舞台的最大特色。
一、10月12日至14日,为纪念伟大作曲家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北京音乐节专门策划并邀请了谢、陈一戈、朱一佳、王文迪、孟、党华理、苏、刘明、林瑞珍等著名作曲家。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10位“90后”和“00后”,这10位年轻的小提琴家都是以突出的实力获得国际奖项的后起之秀,是国内小提琴行业未来的明星。最小的一个叫苏,出生于2005年,今年才15岁。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刘明第二次登上了北京音乐节的舞台。三年前,在音乐节20周年之际,她参加了10小时的交响乐马拉松。不久前,她刚刚成为上海交响乐团141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乐团团长。
五位出生于千禧年的艺术家
轮番登台
除了由10位青年小提琴手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系列音乐会之外,指挥家龙宇还带领中国爱乐乐团在10月20日的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与许多青年音乐家一起登台演出。在这场以“我们生于2000年”为主题的音乐会中,诞生于千禧年的五位年轻艺术家,包括曾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的中提琴演奏家余、小提琴家、2019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得主林锐锋、被誉为“歌剧天才”的假声男高音、影视音乐、台湾偶像大提琴家、以及,
指挥龙宇对这些年轻艺术家充满了期望。“20年前他们出生的时候,谁能想到他们会出现在今天这个辉煌的舞台上。假以时日,20年后,他们可能成长为新时代的马友友、王坚、郎朗、宁风……”
多年致力于为新生力量
搭建展示平台
事实上,北京音乐节在邀请国际知名音乐大师表演多年的同时,一直认为新势力应该搭建一个展示平台。从音乐节早期的中国钢琴家郎朗、狄云、陈萨,到现在中国中生代最优秀的指挥家杨洋,音乐节始终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发现新人、新作品。然而,2008年首次登上音乐节舞台时,指挥家林大烨只有28岁,同样是80后指挥家的黄易在2012年凭借歌剧《原野》首次登上音乐节舞台时,才25岁。正是音乐节给他们提供了与观众对话的机会,尤其是特别关注中国新一代音乐人。凭借音乐节的平台和洞察力,一批活跃在国内外音乐界的优秀青年人才通过北京音乐节的平台不断展示自己的才华。近年来,青年钢琴家、90后小提琴家何也加入了这个舞台。代表中国古典音乐未来发展的新人、新面孔、新声音,有更多的机会在音乐节这个国际平台上展示才华,实现梦想。
自2017年以来,北京音乐节与雀巢共同设立了雀巢杯——青年音乐家奖,旨在反映北京音乐节对中国“希望之星”的鼓励和期待,该奖项的第一位获奖者是小提琴家刘明,他将参加此次音乐节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雀巢杯——BMF青年音乐家奖,将在本届音乐节上颁发给参加贝多芬奏鸣曲系列的10位小提琴手,主要由一批古典音乐《后浪》组成。今年也是该奖项成立以来第一次授予音乐节上的几位表演者。
作为国内古典音乐行业的领军人物,北京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指挥龙宇希望国内音乐界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他亲自以身作则,致力于培养新人。作为“60后”,2018年辞去音乐节艺术总监20年,“80后”舞台总监邹爽成为音乐节新的艺术领袖。
用龙宇自己的话来说,“这个行业永远不可能由一代人来完成,而应该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过程。年轻人要有理想,不能只关注眼前利益,要有为中华文化做贡献的志向。”
如今,每一个从音乐节中走出来的年轻天才都在国内古典音乐舞台上发光发热。相信假以时日,在本届音乐节上登台演出的年轻艺人,一定会成为扛起中国古典音乐大旗的主力军。
正文/记者郭嘉
特约记者伦冰
摄影/记者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