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音乐节今晚闭幕?在线和离线呈现240小时的视听盛宴

今晚,第23届北京音乐节即将闭幕。由于疫情的影响,北京音乐节在10月10日至20日的11天内,利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为观众创造了许多精彩的线下表演,并利用240多个小时的精彩在线内容,将古典音乐与观众的生活结合起来。北京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龙宇对此次音乐节的评价是“非常好”。他说:“疫情期间几乎所有音乐节都停办了,北京音乐节以极快的速度调整了原有的节目安排。这是对北京市的承诺和反馈。”

主角

规范使用版权作为行业树的基准

在今年的北京音乐节上,在线内容占了80%。节日推出手机应用“BMF俱乐部”,从知识和兴趣的角度,创造并推出大量特别节目,满足不同层次粉丝的需求。有大量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以系统的方式呈现在《今夜无人入睡》、《BMF音乐时间》等栏目中。北京音乐节与拿骚中国、环球音乐、索尼音乐等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唱片公司进行了深入合作,确保音乐节上呈现的每一首音乐都是真正的音乐作品。

相对于国外古典音乐界对版权的成熟使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一直走在前列的北京音乐节,再一次为中国古典音乐行业在规范版权使用领域树立了标杆。龙宇直言:“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大量音乐人在八个月内没有收入。尊重版权就是尊重艺术家,在任何公共场所播放都要交版权费。我们的240小时音乐产品使用正版音乐,即使一个对应节目中的背景音乐是正版的。”

不同的唱片公司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在音乐产品的使用上消耗了音乐节工作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北京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说:“有上千种光轨,有的按艺人分类,有的按曲目版本分类,价格不一样。我们先选择内容,再和相应的唱片公司谈。前期跑了三个月,9月初把曲目都收齐了。”邹爽把这部作品比作精品指数。她表示:“与唱片公司的版权合作将在未来继续,并成为最正式和领先的组织。”

创新者

线上线下联动突破时空限制

这场流行病改变了古典音乐产业的原有生态,但北京音乐节在新的挑战面前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邹爽认为:“5G时代,音乐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联系了国内外的音乐家和艺术家,大胆尝试跨界突破圈子,让音乐属于每一个爱乐乐团,爱不受限制。”丰富的网络栏目不仅将古典音乐与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且打破传统的表演模式,突破时空限制,让音乐文化在城市扎根,努力让古典音乐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激发了音乐节工作团队的创造力,为观众享受音乐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100多位著名古典音乐家和跨界音乐人通过参与北京音乐节线的每一个环节向观众讲述故事,让音乐变得有趣,让旋律产生共鸣。此外,平台上还将再现艺术节历史上的现场演出,包括马勒室内乐团驻地音乐会、歌剧《塞魅丽》和《仲夏夜之梦》、新中国歌剧《霸王别姬》、中国爱乐乐团20周年特辑等。

与往年相比,今年北京音乐节的线下表演数量减少了很多,但很有创意。电影节特意安排在免下车电影院放映歌剧电影《卡门》,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著名指挥家李彪与著名影视演员咏梅共同演出了北京交响乐团,并赠送了多媒体管弦乐作品《博物馆奇妙夜》。10月11日至16日,《博物馆奇妙夜》视频故事在BMF俱乐部连载六天。由于之前的线上热身赛,17日的线下表演成为本届电影节门票销售一空最快的活动。邹爽坦言:“专注线下,线上是辅助,目标是用线上的工作让大家珍惜线下的音乐节。”

纪念者

从赞美到纪念演出,主题丰富

对于在新冠肺炎经历过肺炎的人来说,今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种记忆也反映在今年的北京音乐节上。在10月10日的首场音乐会上,北京音乐节与中国爱乐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一起,任命武汉作曲家邹野创作了声乐合唱交响曲《无题——献给2020》,并迎来了世界首演。武汉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和武汉出生的中国爱乐乐团的表演者在作曲家自己的指挥棒下一起演奏了这部新作品。与此同时,来自武汉的歌手张丽萍、何、武汉音乐学院合唱团、北京市音乐协会合唱团一起献声。

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古典音乐圈都通过呈现贝多芬的经典作品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过去的22年里,北京音乐节的舞台上从来没有缺少过贝多芬的经典旋律。今年的音乐节通过线上线下的表演向观众呈现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和9首交响乐。

今年也是中国爱乐乐团成立20周年。在今晚的闭幕音乐会上,龙宇将表演中国爱乐乐团。五位青年艺术家于、林锐锋、巨、刘韶将与中国爱乐青年交响乐团团长黄携手,以「我们生于2000年」为主题,庆祝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二十周年。这六位年轻的艺术家出生于2000年,他们代表着中国古典音乐的未来。(许)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