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赚流量”到正能量 这些网络名人都很“玩”

舞台上深情的沪剧演员和网络热播视频的主角其实是徐翔,同一个人的年轻演员——上海上海剧院;白天,在排练厅里,是一个帅气温顺的“赵武娘”。95后,青衣古新宇变成了一个时尚俏皮的夜间主播,与粉丝分享她的美颜体验;上海越剧院徐学院的小众学生王万想(音译)的爱好是用颤音来演绎舞台和演员日常生活背后的趣闻.

直播,带货,短视频爆款已经不是什么新词了。在这股浪潮中,也能看到不少上海歌剧院的年轻人。传统和流行是并存的属性。他们在前沿领域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才华和个性,为他们所从事的戏曲行业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在获得数百万粉丝后,他说传统戏曲有取之不尽的养分

颤音上有句话,因为受众是固定的,地区博主的粉丝是一万到十万。就在上个月,徐翔颤音数的粉丝数突破了100万。“没想到,真没想到。最初的目标是一年10万。没想到九个月就获得这么多关注。”徐翔对记者谈好成绩还是掩饰不住激动。今年2月,徐翔开通了个人颤音账号,从上海话教学开始,以幽默的表情吸引了众多粉丝。但相比于七位数的粉丝,更让他开心的是,他的父母会在评论里给他留言:“Ala Nan因为你说上海话”“孩子告诉我们,‘徐翔,我知道,是个沪剧演员’”。

“我看不懂上海,怎么看得懂沪剧?”徐翔,1993年出生,在戏曲学院学习滑稽戏,去年加入上海剧院。年轻人心里明白,自己离舞台上成熟的沪剧演员还很远,但在自媒体平台上“说出来”已经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戏剧推广方式。“如果100万粉丝中有1%买票看剧场,剧场会热闹很多。”徐翔告诉记者。在今年8月的沪剧评弹联合演出中,徐翔第一次看到一个粉丝在后台举着灯笼。“那一刻,我很感动。”。

在成名的路上,徐翔也不是没有争议和批评。有人看了他的教学内容,说他是“洋泾浜”,于是解释说他是个训练有素的人,所有内容都经过专业验证。有人说他有仇外心理的嫌疑,但他认为发视频的初衷永远是为了表现海纳百川的上海。“视频里的徐先生不是我,他是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的缩影。”。

在颤音的介绍栏里,徐翔写了“一个沪剧演员和一个上海语文老师”即使他现在是一个真正的大V,他也不喜欢称自己为“网络名人”。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他还推掉了许多经纪公司移交的合同。在他看来,是传统戏曲奠定了个人创作的基础。“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每当我没有灵感时,我就去传统中寻找营养,”徐翔告诉记者。“我一直是文艺工作者和戏剧工作者。歌剧是传统,颤音是新平台。我把两者像桥梁一样连接起来,用我擅长的方式给沪剧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关注。”他视王佩瑜和张军为偶像。“我和我的前辈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重新绽放光芒,重新‘引爆’。”上海上海剧院院长毛也支持他的创作,告诉他在传播上海话和海剧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粉丝,发扬正能量。

近日,徐翔作为上海话推广人参加了纪录片《而立浦东》的开播仪式,还参加了第三届长三角文化博览会的现场扶贫活动。有了这些光环,也就有了无形的压力。应考虑内容质量和更新频率。徐翔给自己定规矩。舞台表演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线平台至少每七天更新一个视频。

目前,徐翔正在进行《芦荡火种》的密集彩排。明年他将迎来加盟上海剧院后的第一部代表作《江姐》,他也将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完成舞台与自媒体平台之间的角色转换,是徐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曾出版《沪剧经典精选《为你打开一扇窗》和由《探清水河》改编的《沪剧曲《探黄浦江》论颤音,均获得好评。“创新的基础是继承传统。明年我的方向是把更多的沪剧内容融入视频。”徐翔告诉记者。

无论是唱戏还是晒日报,都在引起业界的关注

1997年出生的顾新宇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能闲着的人”。一开始他做直播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今年2月,她发布了第一部剧视频,超过370万人次,大大出乎意料。“一开始我担心歌剧的内容对观众来说不会太严肃。没想到这么多人好奇。”她告诉记者。

操作颤音一段时间后,顾新宇逐渐体会到直播的技巧,积累了一批粉丝。经常有人给她留言:“因为你懂淮剧”“你什么时候来这里演出?”。从小就对戏剧化妆感兴趣,还参加了上海淮剧团主演的《淡妆永远合适》的直播,为大家的科普基础知识获得了30万个声波。“我不是一个隔着屏幕的网络名人,而是一个可以在舞台上被观众考验的演员。”对于淮剧演员顾新宇来说,网络是舞台的延伸,是推广地方戏的试验田。《赵五娘》,下个月他要去哪里见粉丝,古新宇是主角。与之前的《白蛇传》 《杨门女将》不同,这部新创作的剧要求她对人物投入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剧中的清板、小悲音、大悲音对她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希望给观众看一个很深的,属于顾新宇的‘赵武娘’。”她告诉记者。

“也许每个评论都可以成为未来买票进剧场的观众。”来自上海越剧院的90后演员王万(音译)告诉记者。在上海越剧院注册官方颤音账号之前,王万曾在台上和台下分享过一些精彩的花絮。为了拉近与剧迷的距离,她拍摄并剪辑了通勤路上“自言自语”的视频。专业人士感到“同情”,甚至高呼“原来戏曲演员都是这样的”。

在上海越剧院最新创作的话剧《山海情深》中,王万演的是一个苗族姑娘。这部扶贫主题作品以西部山区苗岭的一个苗寨为背景。通过一对在上海帮扶贵州的父女从疏离到理解的情感过程,贯穿了一群苗族妇女在脱贫致富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剧中演员巧妙的舞台设计和精致的服装吸引了很多目光,王万以此为灵感,在颤音上发布了搞笑的“一键转换”。“一个有商品的直播,一个亿的人可以同时收看,影响是惊人的。”她最近向学院组的创意人员征求意见,并计划迈出个人直播的第一步:“我想把歌剧‘干货’带给观众,让更多的人看到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