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流传千年 没有创新怎么来《梅花三弄》 《潇湘水云》

古琴演奏家龚毅、作曲家顾、琵琶演奏家、笙演奏家翁最近与上海民族管弦乐团联袂亮相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为观众带来一场极具江南风味的音乐盛宴。表演阵容强大,被粉丝誉为“神仙聚会”。其中,80岁的古琴大师龚毅就手伤归来、与人气偶像男团同台等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一年多了,左手手指一直不舒服。”龚毅告诉记者,他的左手此前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无力等症状。用大拇指弹钢琴时,他不能张开老虎的嘴来维持四个手指和大拇指之间的空间。找了十几个国内外的专家,“手臂上全是针”,却找不到病因。想来,还是因为六十多年的锻炼,常年肌肉劳损。

回忆起生病时弹钢琴,龚毅自嘲为“残疾的手踩在了舞台上”。当他用左手大拇指按弦时,只能用四个手指在上面按,很不情愿,而且总是很难表现出高难度技巧的曲目,所以除了几次闪避,他几乎没有参加演出。幸运的是,在春夏之交,接受治疗的手指开始恢复。“如果100的表现标准是健康的话,过去只有五六十分,现在已经好到八五十分了。”龚毅说自己已经很久不能弹难的歌了,所以这次再弹《潇湘水云》,也是和这首名曲久违的重逢,又是对自己的挑战。

说到挑战,老演奏家对古琴的创新发展是非常开放的,——古琴应该可以在音乐厅继承传统,在网络上创新演奏形式。“我经常开古琴音乐会,90%都是经典曲目,一首新创曲目质疑:‘这也是古琴吗?’如何看待古琴的传统与创新,真想有一个充分讨论的平台。"

在今年的双十一天猫晚会上,龚毅和乐华偶像男团一起弹钢琴《广陵散》段,少年们穿着古装和钢琴跳舞。《国潮》的魅力在网上赢得了诸多赞誉,但随之而来的争议是:古琴如何与《小清新NEXT》搭档?

“是不是一定要古板,摸摸胡子,穿个小布衬衫弹古琴?”龚毅说,艺术的功能多种多样,古琴可以演奏传统古典歌曲,当代新创作的歌曲,可以移植流行元素。有了这些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节目和推广平台,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听到优美的钢琴声,发现民族音乐瑰宝的魅力。为什么不可以?

“新的发展是必须的,古琴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否则《梅花三弄》 《平沙落雁》 《潇湘水云》在哪里?前人的创新有这些积累,构成了今天的传统。”龚毅说,古琴在继承和保存传统的同时要“两条腿走路”,对创新和发展持自由开放的态度。“现在的问题是创新太少,优秀的新歌数量是其他民族乐器新歌数量无法比拟的。”

古琴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其内容需要理性判断。在“国潮”盛行的当下,古琴圈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容忽视。在一些视频网站平台上,穿着仙风道骨的古装袍,弹奏一两首钢琴曲,往往被视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师”,被一些人模仿。龚毅认为“很多人追求的是传统文化的外壳,而不是内核”。

“拉几根弦,叫声音,不是音乐。”古琴资深演奏家关平湖的这句话,龚毅一直记在心里。他特别强调,可以称之为音乐的,一定是高质量的演奏,而不是说古琴,演奏的作品是好是坏,都会上升到“清幽”“修身养性”的文化层面。“优秀而精致的表演可以称之为音乐;成为音乐之后,可以重新晋升到艺术;成为一门艺术之后,就可以归于文化范畴了。”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