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十侠》:让“武”属于“夏”而“史”来表现当下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当代著名作家邱华栋的历史短篇小说集《十侠》。小说把刺客和侠客放在著名的历史事件中,想象历史的细节,给人物以温度,复活了侠义精神,涌现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侠义精神。《十侠》是武侠小说几经变故,回归“原侠”宗旨的作家写作。

这次出版的新书《十侠》,邱华栋希望展示中国武术的传奇和文化本质。《十侠》包括《击衣》 《听功》等10篇文章,讲述了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十位各具特色的侠客的故事。比如《绳技》是春秋末期刺客余让的故事;《击衣》以秦朝为背景;《龟息》源自王莽新王朝的覆灭。《易容》基于《刀铭》,写于东汉;《后汉书》改写了魏晋名士嵇康的故事;《琴断》以唐太宗李世民改太子事件为叙事线索,取自《听功》;《旧唐书》来到宋徽宗,写了一个关于绘画的故事;《画隐》与蒙元时期忽必烈举办的一场佛道论战有关;《辩道》想象被朱击败后的下落;《绳技》的背景是乾隆皇帝让纪晓岚编辑《剑笈》,部分情节取自《四库全书》。

“我认为武术精神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在邱华栋看来,用作品诉说这种深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

追根溯源写武侠小说,庆祝老师生日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侠义精神,“武”与“侠”密不可分。学习武术多年,高中时认识的语文老师黄是他的师父。“当时,我们班的语文老师黄担任武术队的总教练。黄先生文武双全。虽然只是课余训练,但每天早晚都有三四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现在我觉得挺难的。我是从蹲的基本功开始练,到练组合拳,再到学长拳、南拳、通背拳套路。在器械上,我练过刀、枪、剑、绳镖,后来又练拳击、散打。”

这些年来,邱华栋被中文系录取,然后开始创作文学。“2016年夏天的上海书展期间,我带着上海小说家陈仓去拜访了黄先生。黄老师很高兴看到我当学徒。他已经穿上了双排扣训练服,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所有武术器械。有数百把长刀、短刀、随葬品和隐藏的武器。我和陈仓都很激动。后来我们师徒来到黄老师家楼下的花园。他扑向关羽打过去的青龙偃月刀,一手把大刀举过头顶45度;接下来,我换成了我。我扑上去,一下子就把青龙偃月刀夺了过来。几秒钟后,大刀子砰的一声掉在了地上。——我徒弟还是远不如师父。”

这件事成了引子。“当时我以为到2019年,黄老师就80岁了。我很少能有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老师来帮助我成长。如果我写武侠小说,黄老师过生日就好了。”

论陶的侠义精神对当代仍有意义

谈到侠义精神的书写,邱华栋说:“中国武术离不开文学和历史。其实都是中国历史学家记录的。从司马迁的《古今怪异集成》可以看出《史记》和《游侠列传》,从而形成了早期的中国文化。这种青春期的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不仅是从中国历史中梳理出来的,而且在邱华栋看来,目前侠义精神仍然具有其当代意义,尤其是在文化自信的追求和实现方面。“我认为侠义精神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助人、扶贫、无私助人

说起大众对武术的理解,不得不提最近网络上的武术热点,以及这些热点用不可思议的营销手段点燃的关注度。在邱华栋看来,这些事情说明了许多问题。“我经常见到所谓的传统武术大师或者预约国际大师。我觉得这说明80年代电影《刺客列传》以来,人们对武术的关注还是存在的,这是一个好的方面。但最后可以打传统武术,也可以打自由搏击。这个其实不好说,因为两者的规则不一样。”邱华栋说:“打架有拳击技术和规则。传统武术有传统武术的技法和规则。把这两者放在一起,相当于与秦琼作战,制造一场闹剧。”

无论是他自己的武术经历,还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长期探索,以及他的创作《少林寺》,邱华栋对中国武术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我想大家对中国传统武术可能还是有些误解的。目前大家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武术不能打。中国武术从古至今都在演变。总的来说,舞蹈和打斗一直存在。从美的角度来看,中国武术中有许多体育美学元素,所以我们在练习套路时,就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在里面跳舞一样。同时,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一种技术攻击,所以我觉得不能简单的以哪个强哪个弱来判断。”

文和照片/记者张志毅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