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8月19日出版的《经济日报》在第10版和第11版,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题为《协同发展 久久为功》、《渤海起春潮 奋楫勇争先》和《保持战略定力 实干开创未来》的三篇重量级文章,用浓墨重彩的笔触,翔实细致的描写,勾勒出天津70年发展的壮丽画卷。
《协同发展 久久为功》中写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老工业基地,到如今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从打盐、晒盐的盐碱荒滩,到开放创新之城滨海新区;从塘沽的渔村,到我国北方第一大人工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70年间,天津风雨兼程、砥砺奋进。
这篇报道中还引用了一组数据:“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天津与时俱进、厚积薄发。天津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了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关口,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13.8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255亿美元,年均增长12.0%。”
实施国家战略,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推进智能制造,老工业基地再发力;加速港城融合,对外开放优势明显。该篇报道从三个方面清晰展现了天津发展的脉络和近年来取得的成果。报道中介绍,目前,来自京冀的总部机构、先进制造项目、智能科技企业和高水平的研发院所相继落户天津,总数已超过4000家,到位资金7000多亿元。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天津正一如既往地坚持“率先舍得,率先担当”的精神,紧抓机遇,融入其中,书写发展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我国北方的老工业基地,产自天津的化工产品享誉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摩托罗拉、康师傅等大企业让天津站在改革开放潮头;如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正成为天津工业的“脊梁”,助推天津经济换挡升级。随着营商环境大幅提升,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纷至沓来。据统计,目前在津外商投资企业已达1.5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95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49家。天津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聚集地和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外资企业创造了天津全市税收的三分之一。
《渤海起春潮 奋楫勇争先》的编者按写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试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如今,这里已形成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工业、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七大优势产业,成为船通四海、货运八方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天津以改革破难题,用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蝶变,走出一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增加、经济质量不断跃升的发展新路。
该篇报道选取了我市四个区,从产业、环保、交通等多个领域,对地区发展进行了详细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开区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从科技南开向“创新南开”的转型升级。据统计,南开区技术合同总成交额2010年为5.5亿元,2018年底达到39.09亿元。渤海湾畔,作为最先批准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天津滨海新区以披荆斩棘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盐碱荒滩上建起宜居宜业的海滨之城。从国家级开发区到全国首条城际高速铁路,从北方重要电商产业聚集地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天津武清区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枢纽节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坐拥七里海的天津宁河区,积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
《保持战略定力 实干开创未来》中剖析,天津是一颗坐落于渤海湾畔的璀璨明珠,历经多年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缩影。如今站在新起点上,天津担负着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需奋发有为、再创佳绩。
当前,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的70%投入民生领域;坚定转变总体发展思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
本篇报道在最后写道,天津清醒认识到,要想在“强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再铸辉煌,就必须首先“弯下腰”去扎实地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深度结构调整,只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天津必然会再创辉煌!(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