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布伦口寒风凛冽
清晨
麦麦提努尔·吾布力艾山木裹上棉大衣
带上妻子准备的馕和酥油出门
跨上摩托车疾驰而去
慕士塔格峰脚下的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木孜库仑牧业点
海拔近4000米
是个年平均气温0.7℃的“冰窝子”
长21公里、宽3公里的边境线上
护边员麦麦提努尔每天都要走两遍
走一趟需要两个多小时
他一走就是22年
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
是父亲对麦麦提努尔的嘱托
也是他对父亲的承诺
就如当初父亲向祖父立下的誓言
新中国成立时
木孜库仑只有几户人家
他的祖父就开始自发巡边
1952年
麦麦提努尔的父亲也成了护边员
一干就是28年
从此
家族每一代人都把护边守边当做神圣使命
1997年
麦麦提努尔从大哥手中接过护边旗帜时
他的女儿古丽加玛丽·麦麦提努尔刚刚出生
谁不会好好守护自己的家?
在麦麦提努尔看来
守边护边就是必须要做的一件平常事
渴饮冰雪
饿食干馕
在呼啸的冷风中穿行
在及膝的雪地里徒步跋涉
巡边时摔伤腿
暴雪夜狼嚎中未归
……
多年来
麦麦提努尔让妻子布加乃提·卡玛力一次次揪心
他迟迟未归
她夜幕中翘首期盼
他回到家
她默默递上热热的奶茶
她心疼却从不抱怨
用温暖抚慰丈夫一天的疲惫
就如当年的婆婆
22年
10匹马和6辆摩托车
身上20多处伤疤
记录着他的付出
2008年
麦麦提努尔19岁的侄子加入护边队伍
2018年
麦麦提努尔21岁的女儿古丽加玛力也成为护边员
寒暑假
他上初中的儿子坚持陪着父亲巡边
……
70年
四代17人
麦麦提努尔家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流传
越来越多的乡亲
追随他们的脚步加入护边队伍
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
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
在帕米尔高原上
他们用如钢如铁的意志
为国为家筑起一道流动的防线
用大爱诠释
何谓爱国爱家
第一次跟着父亲走在边防线上
看着巍峨的慕士塔格峰
看着随风飘扬的国旗
油然而生的自豪让古丽加玛力热泪盈眶
她说
瞬间就理解了祖辈们的无怨无悔
“原来守国护家的使命感早已流进我的血液”
(文/记者 秦金俐 图/古丽加玛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