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四世同堂过中秋 月满情满人团圆

  “爸爸中秋快乐”“爷爷中秋快乐”“太公中秋快乐”……9月13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百岁老人何和水的家中,一家人正向他道着中秋的祝福。

  1919年2月出生的何和水是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的村民,百年时光转瞬即逝,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

  吃过早饭,拄着拐杖,带上鸭舌帽,何和水慢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过往的村民笑着与他打招呼。沿着笔直的水泥路,何和水熟门熟路地来到了村里的商铺——兰坊。

  泡上一壶红茶,给何和水倒上一杯,干涛涛凑到何和水的耳边,大声问道:“太公,月饼要不要吃?”何和水笑着摆摆手拒绝,他在家中就已吃过月饼。

  干涛涛是河洪村兰坊的经营户,同时也是河洪村的村民。闲暇时刻,何和水总爱来他店里转悠,喝一壶红茶,和到店的游客随意聊上几句。

  “他是一个乐观的人,我们冬天一起烤火烤番薯,夏天一起喝茶聊天,像忘年交一样。”干涛涛表示,何和水身子仍很健朗,也爱开玩笑,非常幽默,“现在除了耳朵听不见要大声说话外,他还能自己做饭,照顾自己。”

  “日子好得很!”何和水告诉记者,他幼时是地主家的长工,“每年的工钱就是600斤稻谷。”

  “新中国成立后,我摆过摊、卖过碳、种过田,结婚后就在村里务农。”谈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最大感触,何和水直言,是国家让他有了小家,“我长得不好,又没有稳定收入,一直到40岁也娶不上媳妇。”

  彼时,何和水身边的朋友都已娶妻生子,但他仍是孤身一人。

  “我曾想过自己会孤老一生,但没想到我也能结婚生子,拥有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孩子。”尽管老伴已离自己而去,但看着膝下的儿孙们,何和水仍是幸福感爆棚。

  “我是一个农民,现在农村的变化非常大。”作为土生土长的河洪村村民,何和水对村子的变化感受最为直观。

  如今的农村早已不是何和水记忆中那个落后偏僻的地方,走进河洪村,水泥马路直通村子尽头,保存完好的石头房化身农村博物馆展现着小村的独家记忆,新建的二层、三层楼房则整整齐齐排列在村子的外围诉说着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生活变迁。

  对比过去的生活,何和水直言现在真的很幸福,“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

  “有太平盛世,才有百岁中秋。”又是一年月圆时,又是一年中秋月,跨过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何和水直言,月满情满人团圆,“四世同堂过中秋,五世同堂犹可待。”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