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博导”背后的人才制度改革 不拘一格降人才

  9月16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学院的官方网站显示,这名女医生生于1991年,自2019年7月起担任该大学的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根据官方简历,李琳于2014年获得电子科学技术大学的学士学位,并于2019年6月获得北京的博士学位。作为介绍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官方网站表明其人才类别是“优秀的学术骨干”。作为一名28岁的女医生,李琳杰出的简历吸引了网民:才能决定上限,勤奋决定下限,思维方式决定深度,视野决定宽度。

  碰巧的是,出生于1980年的高学飞、出生于1981年的官道刚、出生于1989年的汪妹等人也在此次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引进“优秀学术骨干”之列;在南京农业大学,也有着一位名叫李姗的年轻学霸——28岁博士毕业,29岁成为博导。

  近年来,杰出的年轻教授和博士学位不断涌现,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授都是白发”的刻板印象。其背后的反映不仅是优秀人才的增长,而且是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骄人成就。例如,在清华大学任命和征聘系统中,该政策倾向于年轻研究人员,从而为年轻人才提供更多机会。此外,在国家一级晋升的年轻人计划和年轻人才计划也为机构级别的年轻人才的发展保驾护航。

  伟大的时代和优秀的个人相辅相成。为了实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才”,最大限度地提高杰出青年学者的生产力。我们要更加重视青年,重视创新,使更多对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感兴趣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教育研究注入新鲜血液,实现中国梦想与个人梦想的结合。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