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号文件,按照注重救市、激发市场活力的要求,围绕稳定和扶持市场主体提出了66项具体改革项目。《意见》设定的一些改革措施的最后期限是今年年底,旨在加快市场和行业的复苏,更好地减轻企业的负担。
优化经营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增强企业信心,激发经济活力,开拓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脉络,为中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模式增添强大动力。近年来,中国的商业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今天,“许可证分离”改革已经在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了全面试点;全国所有企业的启动时间减少到5个工作日;企业通过注销、实行“一网管理”和多部门协作……一系列措施已经落地生根,释放了创业创新的热情,激发了市场活力。因此,中国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商业环境改善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一。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办企业数量仍保持在每天2万家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在COVID-19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创业热情并未减弱,这也是商业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据。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的经营环境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如企业手续复杂、“无门路可走”、取消困难等困难阻碍问题,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创业进程和企业发展,成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难以逾越的制约因素。疫情爆发后,随着市场参与者的业务压力越来越大,这些薄弱环节更不利于运营商的突破,从而延缓了企业恢复和发展的步伐。
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保护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积累基础力量。特别是进入正常的疫情防控阶段,优化经营环境,不仅是刺激市场活力的妙招,也是企业脱困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是山上的绿树,那么商业环境就是树木生长的土壤、水和空气。良好的商业环境将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增长。为了保护市场主体,我们必须优化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商业环境。
着眼长远,优化经营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中国应加快形成以国内周期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强化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创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商业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起点。
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经营环境将得到显著优化,市场主体的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和社会将取得更大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作者:魏在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