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一日电题:压力中提升抗压力 竞争中锻造竞争力——专访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
中国的对外贸易在6月份迎来了进出口的“正”增长,并在7月份保持了进出口的“正”增长。在COVID-19的肺炎疫情下,全球贸易持续受挫。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预测,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贸易同比降幅可能达到18.5%左右。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对外贸易形势。下一步如何稳定基础外贸市场?海关总署署长倪月峰接受了新华社的独家采访。
全球贸易“蛋糕”变小了,中国份额稳中有升
问:根据世贸组织的现有数据和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可能萎缩13%至32%,第二季度的降幅远高于第一季度。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要观察对外贸易,我们必须有国际视野。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总体表现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6月份,进出口双双实现正增长。几天前,我们发布了最新数据。7月份,进出口继续保持“双正”增长,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虽然国际贸易市场的“蛋糕”变小了,但中国的市场份额在增加,前四个月出口份额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的抗压能力和竞争力在不断提高。随着工作和生产的全面恢复,这一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这并不容易。
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弹性,并受到许多因素的支持。首先,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及时、果断、科学的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疫情,为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换句话说,外贸企业可以“工作”。
第二,中国在优化港口经营环境、加快出口退税、推进“信用担保”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此外,成功将第127届广交会纳入“云”中,有效帮助企业保护市场、订单和股份。换句话说,外贸企业“有工作”。
当然,中国对外贸易的弹性归根结底是外贸市场的主体。在疫情期间,外贸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停止工作,继续努力开拓创新”。换句话说,外贸企业“可以工作”。
促进“双循环”,出口转内销不会对外贸数据产生实质性影响
问:中国正在规划一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最近,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支持出口到国内销售。有些人怀疑出口到国内销售是否会降低外贸数据。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答:出口到国内销售不会对外贸数据产生实质性影响。长期以来,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两头在外”,国内销售的比重相对较小。今年上半年,加工贸易的国内销售额仅占加工贸易进口额的12%左右。与中国巨大的加工能力和市场规模相比,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不会显著降低外贸数据。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加工贸易面临严峻挑战。海关总署进一步放宽了对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销售的限制。例如,发布了加工贸易货物暂免国内税收递延利息的公告。从2020年4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企业销售的加工贸易货物暂免国内税收递延利息,以有效支持加工贸易发展,缓解企业困难。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一起发布了一项关于扩大国内服务协议选择性关税征收试点方案的公告
问:我们注意到,海关已将部分疫情期间暂时实施的企业受益措施改为正常实施。下半年,面对外部不稳定的不确定性,海关总署打算在哪些方面继续发挥力量?
答:事实上,海关在防疫期间所采取的良好措施,例如设立“绿色通道”和“零延误”,将会继续遵守。如果一些临时的做法被证明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为什么不继续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呢?
下半年,我们准备从四个方面努力促进外贸的稳定和质量。
第一,优化港口经营环境。近年来,海关总署大力推进港口经营环境优化,原有86种规范性文件减少到44种。今年6月,中国进出口总通关时间比2017年分别缩短了59.3%和81.5%,通关成本大幅降低。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企业可以在货物到达香港之前办理通关手续。他们只需要简单地申报9个必需的物品就可以提货,之后还可以添加其他信息。与此同时,我们应大力推广注册运营商互认制度(AEO),使企业在国外享受与中国相同的通关便利,物流成本降低10%以上。
二是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我们将率先在洋浦实施最高国际标准和最佳水平的一线自由化、二线管制和区域自由的监管创新体系。抓紧引进自由贸易港布局规划,为全岛通关作业打好基础。制定并实施“零关税”政策,支持对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监管措施,促进早期收获政策尽快生效。
第三,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引导更多的企业和更好的项目进入保税区,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政策;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国家新区、开发区和高新区设立综合保险区,充分发挥综合保险区作为稳定外贸和外资重要经济增长平台的作用。
第四,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瓶颈”,海关总署先后出台了跨境电子商务退货政策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改革。继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改革,重点支持企业设立海外仓库和开展批量出口业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货物配送,改善消费者购物体验,推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全球买卖”。
我们应该增强我们对压力的抵抗力,增强我们在竞争中的竞争力。我相信中国的对外贸易有条件和能力稳步提高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