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评论员 丁厚勤
食物浪费令人震惊和苦恼。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切实养成节约的习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可耻浪费、光荣节约的氛围。
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不知疲倦地填饱了肚子,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奇迹。奇迹的另一面是风险。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就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一样,必须始终得到保障。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感受到材料的极大丰富和质量水平的极大提高。加上中国粮食生产的丰收,粮食的珍贵性往往被忽视。目前,COVID-19的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国际形势正在风起云涌,发展之路正在逆水行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中国将粮食和能源安全列为“六大保障”,显示了其重要性。
必须警惕粮食安全。今年,一些国家遭受了蝗灾,一些国家已经经历了粮食危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旦我国出现粮食短缺,就会导致世界粮食价格的波动,这将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手里有食物,但心里没有恐慌。中国人民的饭碗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稳定中求发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粥一餐,想不开的时候;半丝半缕,不断思考物质困难”。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习惯和责任。两个月前,李克强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央政府率先实行紧缩生活,中央部门刚性支出减少一半以上,转移到基层企业和民生领域。
餐饮垃圾是最常见和最令人震惊的垃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加强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食品浪费。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和严格的纪律约束机制,可以有效遏制公共消费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体现了党中央制止食品浪费的决心。
节俭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是一种奋斗精神。餐饮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但节俭的餐饮行为是一种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进取的激情。事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都需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旦奢侈享受的意识占据了头脑,人们就没有斗志。
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律可以很强。当食物短缺时,坚持贫穷甚至忍受饥饿,当食物丰富多样时,坚持储蓄,这是一种伟大的品格。
不应该忽视的是,“舌尖浪费”仍然是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浪费食物和饮料不是一种“富贵病”,而是放弃艰苦工作的作风,养成坏习惯。这种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一个人一生中积累的巨大数字;全国人民浪费的食物数量惊人。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的关键是培养节约的习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以节约为荣、以节约为耻的氛围。我们总是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把每一餐都当成最后一粒粮食,让每一粒粮食都能实现它的价值。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积蓄的财富,还有克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让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