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需求正在迅速改善。其中,汽车产品零售总额实现两位数增长,智能电子设备也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消费复苏的重要推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大的消费市场,汽车家电市场将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正在着力提升大宗商品消费,从出台汽车家电消费补贴政策,到完善废旧产品回收管理,鼓励绿色智能产品升级,开放消费全链。分析指出,随着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地方细化措施的出台,下一轮消费复苏将得到更强有力的支撑。
汽车家电等消费回暖明显
7月份,规模以上汽车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增速为2017年以来第二高;规模以上通信设备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3%,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一些新产品正在强劲增长,如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和智能手镯。在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中,汽车和升级电子产品表现突出。
事实上,此前的一系列统计数据也显示,作为最大消费市场的汽车家电市场已显示出加速复苏的迹象,并已成为消费复苏的重要支撑。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7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0.1万辆和211.2万辆,同比增长21.9%和16.4%,延续了第二季度以来的升温势头,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尽管前7个月的累计产量和销售量同比下降,但降幅仍小于前6个月。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为3690亿元。尽管总体形势仍在逐年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发展和促进消费的有效政策,市场很快恢复到去年的水平。第二季度,中国家电市场零售总额达到2486亿元,是第一季度的两倍,同比增长2.64%。
此外,在线销售和升级产品已经成为家电市场的新亮点。《2020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家电在线销售规模为1523.5亿元,同比增长3.7%,占整个家电行业销售额的45.3%,同比增长9.7个百分点。《报告》还指出,健康、智能和集成的家用电器继续畅销,升级消费正成为家用电器市场的新增长点。
多部门密集部署政策加码
为了巩固消费市场的积极势头,优惠政策仍在密集出台。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许多部门纷纷将下半年的重点放在促进消费上,其中汽车电器领域被多次提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哲近日表示,下半年,中国将加快智能零售、网络教育等新消费的优质发展,推进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鼓励限购城市适当提高汽车购买配额,放宽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给予适当补贴。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努力扩大有效需求。将努力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在扩展s
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进一步完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促进家电更新消费,推动形成强劲的国内市场。该规划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完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推动废旧家电标准化回收量大幅增加,废旧家电销售渠道更加便捷顺畅,家电更新和消费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立新对记者说,各个部门都把重点放在汽车、家电等产品领域,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回收等整个链条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巩固产业升级势头,畅通资源循环;另一方面,它将有效增强消费市场的活力,促进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内市场。
利好兑现为市场复苏助力
在国家一级密集部署的同时,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政策的实施,释放消费市场的潜力。
8月17日,郑州市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提出本地汽车产品(包括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等)。)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郑州销售和注册,在车辆企业优惠待遇的基础上,郑州市将以每辆车5000元的优惠资金支持汽车消费。
陕西省近日启动了2020年惠民家电补贴推广活动,共发放补贴2.35亿元。据了解,该活动将持续到下半年,通过在线和离线整合进行。消费者可以获得现场购买补贴,也可以通过各种品牌应用注销在线购买补贴。7月1日至9月30日,消费者购买指定型号的家电品牌或以旧换新,如节能、环保、低碳、智能、健康等,可获得200元至500元的消费卡或现金补贴。
此外,深圳、甘肃、福建、浙江、河北等地都在出台新的措施来促进下半年的消费,其中汽车家电的升级换代也成为努力的重点。
关立新认为,随着地方政策的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汽车消费潜力将逐步释放。同时,随着5G的加速应用和智能家居产业的创新,绿色健康、智能互动等新兴家电也将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许多优势无疑会促进消费市场的弥补。
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傅毅夫指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汽车家电市场已经饱和,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可能来自三线城市以下的城乡“下沉市场”,如何激活下沉市场也关系到汽车家电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
升级产品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关立新表示,要进一步激活汽车、家电等商品的消费,不仅要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种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创造更有效的供给,还要加快完善机动车、家电等领域的回收网络,改善配套基础设施和使用环境,缓解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记者王文博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