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9日电题:文明餐桌尚待应对哪些挑战?——聚焦新一轮餐饮“绿色革命”
新华网李翰林
一方面,中国仅使用了世界7%的可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一方面,每年的食物浪费超过1700万吨,相当于一年3000多万人的食物消耗。最近,餐饮业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以杜绝食物浪费,厉行节约。中国食物垃圾的现状如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居安思危“舌尖上的浪费”踩刹车
在晚餐活动中,片面追求“说与安排”,吃“多点,少点”;外卖快餐午餐,其中三分之一不能吃也不能扔掉;公共食堂很难调整,很多都被丢弃了.十八大以来,公众强烈的公共食品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商业消费和大众食品中的食品浪费呈现出新的趋势。
根据调查,大型餐馆、游客、中小学生和商务晚餐是食物浪费最严重的地区。
“商务宴会、生日宴会、学校宴会、婚礼和葬礼以及许多其他‘活动消费’都被严重浪费了。这种消费往往注重“面子”而不是“肚子”,而饮酒造成的食物过剩浪费现象更为严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程胜奎说。
“其次,作为一种高频率的日常餐饮消费,许多人对食堂的口味满意度较低,快餐午餐和卖餐都是标准化的。据统计,其中三分之一不能食用和倾倒,收集到的废物数量也不容忽视。”程胜魁说道。
长春沙塘居餐厅,厨师们端着小碗菜肴。新华社(闫摄)
以比较消费、奢侈消费和任意消费为特征的餐桌浪费现象十分明显。程胜奎指出,从以量取胜的吃、播等极端案例来看,舆论导向和消费导向与全社会节约意识的树立背道而驰,不科学、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无形”的食物浪费,直接或间接导致各种疾病,加重医疗负担。
积累的食物垃圾造成的水土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不容低估。程盛奎表示,避免浪费粮食可以立即缓解许多问题,这不仅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节约粮食生产所需的资源,促进地区和全球粮食安全。
今年的夏粮收获迎来了连续17个丰收,这增加了人们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安全工作的信心和信心。然而,一方面,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十分突出,粮食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在上半年干旱、洪涝、蝗灾和疫情的影响下,粮食生产和国际粮食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叠加也增加了全球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喜忧参半。好消息是,主食的供应是有保障的,但大豆、食用油、肉类和牛奶仍需要大量进口。”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国祥说。
防止食物浪费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中国的食品生产逐年丰富,但中国的食品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方面,中国人民必须有紧迫感,加强粮食生产的供应方和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杜绝食物浪费。
“量力而行”树新风 商家顾客达共识
停止餐饮浪费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最近,许多地方都发出了“杜绝食物浪费,倡导绿色消费”的倡议,一个“舌尖上的文明”正在全国各地展开。
银川宁维楼酒店
走进北京西单某商场的多家餐厅,我们可以看到餐饮企业纷纷创新产品风格,推出“小盘”和“半盘”。点餐时,服务员提醒消费者正确点餐,引导消费者文明理性地用餐。
“‘小菜’不仅满足了一些消费者单独用餐的需求,也避免了在品尝各种菜肴时的浪费。”北京一家连锁餐厅的负责人说。
此外,餐馆通过给消费者红包和奖励优惠菜肴来鼓励消费者避免餐桌浪费。“如果顾客没有剩菜,我们会给一张饭票,下次用餐时用。”
业内专家表示,推广使用筷子和勺子也可以避免食物浪费。据了解,家庭成员在餐馆就餐时基本上可以有意识地打包食物,但在商务宴请等场合与陌生人同桌用餐时,使用筷子和勺子可以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食物包装。
“光盘行动”正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自觉行为。“现在我们按需订购食物。如果我们不能完成它,我们将打包它,为我们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并教育他吃定量和珍惜食物。”白领王(音)希望“节衣缩食、文明用餐”能在更多餐馆推广开来。
除了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意识,许多消费者认为减少食物浪费和菜肴是否适合口味是浪费的最大原因。食堂和餐馆应该更加注重菜肴的味道和质量。
记者注意到,许多食堂和餐厅通过供应方改革思路打造“绿色厨房”,通过食品创新提高配料的产量和利用率,从而减少配料的浪费和餐厨垃圾的产生。北京一家食堂的负责人说:“以常见的鱼菜为例,鱼身通常做成鱼片,鱼头做成汤,鱼尾做成红烧水。”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宴会或食堂可以尝试分餐,提供冷餐、自助餐、餐等。”减少食物浪费”,按需进餐每年可以节约相当数量的食物和农副产品。
“一方面,企业应加强绿色消费氛围的营造,包括提供‘小碟’和‘半碟’。点餐时,应提示适当点餐,餐后主动打包;另一方面,餐饮企业加强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通过数字化管理减少损耗和库存,提高订单率较高的食品采购比例,减少原材料浪费。”
“爱面子”到“重文明” 餐桌文化尚待转变
为了使餐桌文明深入人心,我们不仅需要道德自我意识,还需要严格的制度约束。要解决餐饮垃圾这一社会问题,就必须制定综合政策,使各治理主体能够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
8月15日,在成都的一家火锅店,店员为顾客打包未完成的食物。新华社记者董小红照片
一些专家建议,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引入一个纪律制度来规范餐饮行为和惩罚浪费行为;对于餐饮企业,应加强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刚性长效机制。“通过立法、建立监督小组和澄清责任主体将更为有效”。
另一方面,宣传和教育仍然是必要的,以创造一种为储蓄感到羞耻和自豪的气氛。以此为契机,推动和引导餐饮消费从“爱面子”向“重文明”转变,从“讲排场”向“求健康”转变,不仅促进了餐饮业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全社会形成更加健康、科学的餐饮理念。
程胜奎说,建议提倡弘扬体现中国优秀文化的饮食文化,树立正确的饮食消费观念,遵循科学、适度、绿色的消费方式。同时,要根据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法规。
“如果你节俭,你会快乐的所有美德;如果你很小,你会嫉妒;如果你嫉妒,你会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