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我们为何“有过年的感觉”

“十一”黄金周,浓浓家国情。刚刚过去的假期,至今让人回味。

放眼城市乡村,人们以休闲旅游、探亲访友的方式过“双节”,争相把因疫情耽搁的“团圆饭”补回来,旅游景点人山人海的风景又回来了,人潮涌动的影院又回来了,尽显阔别已久的“年味”。“这个国庆像过年”,成为许多人最真实的感受。有网友说,这是“三节同庆”,要补过一个被疫情冲淡的春节。

佳节成双至,家国两相依。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个假期除了节日的喜悦,还有更多的感动与感慨。

因为奋斗,我们“有过年的感觉”。全民战疫,亿万同胞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构筑起疫情防控的最坚固防线,“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14亿中国人民以向险而行的气魄与默默奉献的行动铸就起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合力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最美逆行的白衣天使、军民同心的硬核力量、乡村社区的守望相助……涵养了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彰显了传递温暖和希望的中国担当。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个人奋斗的样子,构成了今天中国的表情和节奏。”

生活何以如常?山河何以无恙?你我出力,国家就有力;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因为自信,我们“有过年的感觉”。新中国成立71年来,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胼手砥足,倍道兼行,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2020年,我们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国度,写下了怎样撼天动地的英雄诗篇? “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今天,我们有效遏制了疫情,经济在复苏,生活在恢复。疫情带来了很多改变,尤其对个人习惯、社会治理等方面无不带来了“向前一大步”的机遇。

乱云飞渡仍从容。“十四五”即将开局,在今后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我们依然需要全力以赴地迎接挑战,对手越强大,我们越要自强,不断锤炼自身,勇于超越。每一个你我站立在一起,一家家排列起来,就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大的底气。我们有理由坚信,这场疫情过后的中国将更加强大,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

因为骄傲,我们“有过年的感觉”。把“双节”当“年”过,许多人走进了电影院,回味那久别的影院体验、那失而复得的平常生活。截至10月8日晚,《我和我的家乡》累计票房达到18.7亿,总观影人次超4732万,成为2020国庆档票房、口碑双冠军。影片故事主线别有心裁,将独立个体与家乡结合起来,让观众看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绿水青山的独特魅力。很多观众“看着看着笑了,笑着笑着哭了,哭着哭着笑了……”有观众感慨,“总说中国人不太浪漫,我们的浪漫是家国情怀。”

电影《夺冠》上映两天便票房过亿,女排精神也再度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有观众激动地说,“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历久弥新。中国女排热血澎湃的奋斗史,也是改革开放至今几代中国人拼搏史的缩影。斯言诚哉!

39年,女排精神传续;71载,中国辉煌崛起。女排精神与家国历史的进程相互辉映,不断激荡出爱国主义与拼搏精神在新时代的梦想之光。这些年,面对地震、洪水、疫情的每一次严峻挑战,我们毫不畏惧,自强不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开拓前行,创造了令世界叹服的伟绩。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正是无数普通人发出的光,如萤火汇成星河。

有一种奋斗叫中国,有一种自信叫中国,有一种骄傲叫中国。

山河无恙,万家团圆;

巷陌烟火,江山如歌。

(作者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编审)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